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把“文明祭祀”固化为“新民俗

※发布时间:2015-8-24 15:30:0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8月28日(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按照风俗,群众多在农历七月十一开始进行祭扫。(中国江 西网) 众所周知,传统“中元节”是中华文明“、孝亲、敬祖”文化的特有产物。

  8月28日(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按照风俗,群众多在农历七月十一开始进行祭扫。为巩固文明祭扫,文明城市形象,给市民提供更整洁的祭扫,中元节前后,南昌将在瀛上墓区燃放鞭炮,焚烧纸扎祭祀品以及纸钱、冥币等丧葬用品。(中国江 西网)

  众所周知,传统“中元节”是中华文明“、孝亲、敬祖”文化的特有产物。它源于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救母”传说,定型成熟于宋朝,后被袭用,又称“地官节”。古时人们在这天祭奠逝者,家家户户放河灯,意喻为先人接续银河之。如:徐克导演的电 影《青蛇》,就再现了古人“中元节”河边放灯的场景,载着小截蜡烛的“桔灯”随河水漂去,不仅表达后人对先人的,而且众多小“桔灯”随河水漂移,形成壮观美景。

  事实上,过去“中元节”甚至比“清明节”还热闹。这源于古人对生命结束的认知,古人认为,人的死亡只是换了一种活法,先人逝去是去了另一,理应对逝者保持一份虔敬。虽然“中元节”在民间被称为“鬼节”,有宣传嫌疑,已被边缘化。但是,每年 “中元节”仍有许多人追念先人,燃放鞭炮,焚烧纸扎祭祀品以及纸钱、冥币等丧葬用品,把一个“中元节”搞的空气污染,疲惫,没有一丝益处,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约束规范。

  可以说,把“文明祭祀”固化为祭扫新民俗已势在必行。既可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陈规,更能安全祭祀,杜绝安全隐患。如,不久前南京一个墓地因焚烧纸钱酿成火灾。但这边消防人员在灭火,那边还有市民继续燃放鞭炮,以至于管理人员欲打出“跪求 扫墓市民别放鞭炮”的。可见,没有约束性,仅靠口号,要让“文明祭祀”完全取代“传统祭祀”是相当困难的。南昌首次“中元节”瀛上墓区禁燃禁放,就是在以往“倡仪书”、“专项治理”基础上,把“文明祭祀”约定进行固化。既从引导上推广文明祭祀,又从措施上突破传统藩篱,进而让文明祭祀成为人们浸染德行修为后的新民俗文化。

  值得关注的是,积极引导移风易俗,文明治丧也是文明祭扫的主题。笔者以为,一则防止“破窗效应”。应以街道、乡镇为单元,组织起联合执法队,对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焚烧纸钱等行为进行劝阻及执法。二则堵住“祭祀用品”,加强殡葬用品市场管理, 集中清理非法销售封建祭祀用品的活动。由此,可从生产和使用两方面使“传统祭祀”退出我们生活视野。

  应当看到,文明祭扫不仅传递着人们的观念、心态和情绪,更是一面镜子,折射我们社会价值取向。随着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文明相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体现社会文明的祭扫活动已成关注焦点,必须以促改变。针对“中元节”祭扫,我 们亦可效仿古人,在桔子皮内插蜡,或挖去西瓜瓤,置入小截蜡烛,做成简易河灯,让它成为我们“感孝”寄托。文明祭扫,应像祖先一样文明,使之固化、形成风气,就能逐渐做成我们新民俗。(陶武宁)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