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新华网上的《基层沉重“人情债”:一年“随礼”206次》一文透露,城口县明通镇退休干部杨应禄留着厚厚两本“送礼清单”:2001年送出827元礼金;2008年达到2.1万元;2012年更是高达8.45万元,送礼206次;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在当下的社会,被“人情债”困扰的远不止杨应禄一人。
“人情债”泛滥,不仅造成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而且助长不正之风,社会风气。在全社会反“四风”的背景下,婚丧喜庆习俗“变味”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对此,专家指出,“治奢倡俭”应成为新常态。
“人情”猛如虎
人情风诱发“权情风”,把正常的人际交往功利化,把普通的社会习俗恶俗化,进而使变得堂而皇之,使变得心安理得
婚丧喜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特别是婚庆习俗孕育着人们对新人的美好祝福。但近年来,婚丧喜庆出现过分追求浮华奢靡、大操大办等不正之风,了最初的本意。一些人借婚礼、生日、升学、就业、调动、升迁、乔迁、寿宴等名目请客收礼,有喜事就大办,没喜事就创造喜事办,“原本是正情往来,现在却变成了方式”。
记者梳理了部分今年通报查处的婚丧喜庆案件发现,婚丧喜庆逐渐成为一些寻租和的工具。其中,“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的“案发率”稳居前三,包括部分省部级、百余名厅处级干部;违反婚丧喜庆的以乡科级干部居多,约占八成,这与基层大办红白喜事的风俗密切相关。
“人情猛如虎,红白亲朋簇,血钱拼脸面,回家偷着哭。”“红色催款单”、“红色”,让大多数干部和群众。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小黄说:“我和妻子一年收入不到7万元,可是每年人情花费2万多元,畸形的人情开支令整个家庭入不敷出。”这位干部接到请吃酒的电话,手都发抖。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地方,除婚礼、葬礼、祝寿等传统项目外,城市里购房、购车,农村中连母猪下猪崽也成为请客送礼的名目。相互攀比、屡禁不止的宴请不仅给少数干部的“”穿上马甲、“隐身衣”提供了机会,也助长了奢靡之风、带坏了社会风气。“别人都出1000元,你出少了,怎么拿得出手?领导会怎么看你?”湖北省恩施州一位基层干部一脸无奈。
领导干部奢靡、铺张浪费,社会上就一定会跟风,老百姓之间也会互相攀比。干部是社会的一,社会上讲排场比阔气、婚丧喜庆大操大办、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奢靡之风,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干部,助长的不正之风。对此,专家指出,人情风诱发“权情风”,人情风把正常的人际交往功利化,把普通的社会习俗恶俗化,使变得堂而皇之,使变得心安理得。
对人情风这一大公害、这一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病”,必须加大整治力度!
“”治公害
“情大于法”是依国的最大障碍,唯有摧毁人情风,才能建设社会
治乱用重典,沉疴需猛药。
“变味”人情风的严重危害,引起了各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被称为“湖北史上最严格的干部婚丧喜庆廉政新规”,在众多“”中最为引人关注。该省出台的《关于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监督检查办法》,操办婚丧喜庆先报告;除了婚事、丧事,禁办生日宴、乔迁宴、升学宴、满月宴、出国宴等;一事一天一地,长时间、分批次、多地点“化整为零”;确需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应当严格控制在亲戚范围内,等等。
记者梳理了地方数百个有关婚丧喜庆“”,诸如“限桌令”、“限礼金令”、“限客令”。湖南、贵州贵阳以及山西吕梁、福建泉州等地都明令摆酒的桌数,但数目并不相同。
湖南要求人数禁超300人(30桌);山西吕梁限定每桌的标准,含烟酒在内禁超1000元,礼金上限200元;福建泉州还详细,单方举办婚宴的,宴请人数不得超过15桌(每桌不超过10人),婚嫁双方联办婚宴的,宴请人数不得超过25桌(每桌不超过10人),婚礼用车均不得超过5辆。
20余个地区还,邀请“同事”。、山东聊城、福建三明等地都要求,干部婚丧喜庆不得邀请管理和服务对象。,领导干部严禁邀请同事、部属等利益相关人员参加;山东聊城细化了亲属的范围: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旁系亲属及近姻亲;福建三明给干部划出红色警戒线,做到非亲不请、非亲不去。
去年12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带头推动殡葬的意见》后,福建、等13个省份相继出台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方案,均明确“不得超标准建墓立碑”、“不留坟头”等,剑指“大户型墓”、“豪华墓”、“百万葬礼”等奢靡之风。
今年1月20日,福建省寿宁县一主任科员张某为其女儿操办婚宴,收取同事及下属单位负责人49人礼金15300元,县纪委给予其处分,责令退还违规收受的礼金。
“如果对干部的所有酒宴都全面,也不近人情,既要防止一些干部借酒宴,也要遵从传统习俗。”国家电网福建省将乐县供电公司总经理杨善珍坦言,“出台婚丧喜庆目的就是希望干部能约束,不要将人际关系庸俗化。”
“情大于法”是依国的最大障碍,唯有摧毁人情风,才能建设社会。专家表示,出台制度只是第一步,“限桌令”、“限礼金令”、“限客令”是否能落实到位,关键在监管,以此形成一个好的风气,把扭曲的东西再扭回来。
渐成新常态
治理婚丧喜庆中的歪风,党规国法早有明确,关键在从严执行,决不能让婚丧喜庆活动成为寻租的平台
婚丧喜庆“变味习俗”背后反映的是作风问题,折射的是纪律问题。这些“变味习俗”都是“递延化”的结果,损害的是党委的公信力和社会廉洁氛围。正风必须肃纪,人情风,新风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
记者了解到,对于干部和人员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都作出了明确的性。
《廉政准则》第八条第(三)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第八条第(二)项均,“不准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借机。”《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试行)》第和第六条也明确作出相关。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第四十七条,“对各种铺张浪费现象和行为,应当严肃、督促改正。”
《中国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一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或者严重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职务处分。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中,借机或者有其他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行为的,依照前款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直至。”《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亦作出针对“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违反廉政纪律行为”的纪律处分。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是解决令行不止问题的重要方式。治理婚丧喜庆“变味习俗”关键在从严执行,清除歪风,割断习俗与的依附关系。并且,用思维和方式明确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与之间的界限,构筑起防止利益冲突的“防火墙”。
严肃是反对、厉行节约的好手段,是遏制人情风蔓延的关键,有助于社会风气好转。专家表示,人员要带头抵制人情风,决不能让婚丧喜庆活动成为寻租的平台。
党风正风淳。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各级党委的真抓真管,有各级纪委的监督执纪,人情必将回归,人际必将恢复真情,社会必将形成新风。(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