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魔鬼经济学》1 书籍分享

※发布时间:2018-4-13 18:09:45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本书作者史蒂芬. 列维特和史蒂芬.都伯纳,一个是经济学家,一个是记者.经济学家一般讨厌记者提问太白痴,记者嫌弃经济学家表达能力太差,但没想到二者相遇后擦出了火花,进而有了这本一般经济学家所不研究的经济学书.

  《魔鬼经济学》一共有四本,今天先给大家谈谈我读第一本时的感受。本书副标题是隐藏在之下的真实世界。书的案列错从复杂,似乎毫无主题,但都指向了副标题,并且经济学本身就是直觉与惯性思维,研究陌生人互动规律为己任的学问。正如作者本人所说,如果说伦理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作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本书第一章的标题是教师和日本相扑力士有何相同点?探究动机的优点和面.经济学,简而言之,一门研究动机的学科,而动机,人避恶的一种工具.动机一般分为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动机。在涉及到经济动机时,教师和日本相扑力士有可能用作弊的方式来铤而走险。一个托儿所放学时总有家长迟到来领孩子,托儿所决定罚款,没想到迟到的人反而更多,因为用经济手段取代了手段,消除了家长心中的内疚感,并且取消罚款后,迟到人数仍未减少。

  第二章主要讲了信息的力量无可比拟,一旦遭到,更显无疑。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交易双方中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造成信息不对称。如你租房时,房东只会说房子装修怎么好,交通怎么方便,而不会说你的隔壁半夜是多么吵。而专家、卖房中介等人就是化信息为恐惧,进而从中牟利。

  第四章讲到罪犯去哪了?这一章是作者着重论述的。美国的犯罪率连续上升几十年后突然下降,并低至之前的一半。很多专家、学者说是因为经济繁荣、率增加,死刑执行率上升、新型治安策略等,但作者对的一个一个原因分析发现,一些原因的作用微乎其微,并且只是相关关系,而堕胎的化才是犯罪率下降的原因。堕胎的多为受教育低和家庭条件差的,若没有堕胎,出生的孩子很有可能是潜在的犯罪者。我们越来越习惯于从我们触手可及的事情上寻求,而忽视年代久远,难以理解的现象。

  第五章主要讲得风险。风险=+。性高而值低的,人们反应平淡;性低而值高的,人们反应过激。这也正是美国每年家里游泳池溺死的人比失误死亡的人多得多的原因。是一种情绪,专家成功率最高的方式就是利用情绪,情绪是的天敌,而恐惧比其他情绪更具威力,当下发生的最易滋生恐惧。

  第六章,给孩子起名字的重要性。名字一般是父母想向传达的信息。文中一个父母给一对儿子分别取名叫赢家和输家。几十年后,赢家过得一败涂地,多次进,而输家事业有成,并且大家一般都不直接称呼他的名字,即使他认为无所谓。这与我们改名字的初衷似乎相悖。但实验案列太少,不足以有相关结论。同时,小甜甜布兰妮并不是因为她的名字而成功,正是她成功了我们才知道了他的名字。还有,但凡是为了有所成就而改名的人,至少有着很强的上进心,而上进心比名字更能预示一个人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