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神秘溶洞纵深超百米 里面造飞机

※发布时间:2018-4-23 20:38:00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由王小帅导演,闫妮、乔任梁等主演的怀旧电影《我11》曾经在万盛区丛林镇晋林机械厂旧址建筑群取景,影片早在2012年上映。“那部电影我看了四五遍都没有看完,最近又看了一遍,还是没有看完,电影就像取景的这个山沟一样,平静得像一碗水,难以勾起看完的。”晋林机械厂老员工冯在兴说。

  海孔村平静之前的热闹和不凡,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第一架国产运输机“中运1式”便诞生在海孔村海孔洞。解放后至上世纪60年代,这里设有果园农场和海孔煤矿。再往后的三线建设时期,晋林机械厂落户于此,近万人每天忙碌在这个山沟里,比镇上的集市还热闹。

  海孔村64岁的村民殷大才说,村子周边溶洞密布,除了海孔洞此类大形溶洞外还有很多小溶洞,他们小时候经常钻洞爬山。“抗日战争的时候这里是造飞机的,这周边山上有很多防空机枪战壕,我们小时候还经常捡到子弹壳。虽然现在长满了树木,但在山上还可以找到战壕的遗迹呢。”殷大才说,以前他们经常听父辈的人说躲空袭的经历,海孔洞附近住着上千名在飞机厂工作的工人,空报一响,村民和工人们就一起钻防空洞。

  海孔村的老人回忆,现海孔村一块平地上曾是飞机制造厂的“机身股”仓库,解放初期还堆放着遗留的各类飞机配件,后来才被运走。村民说,现在边遗留的那些石头矮房子,就是以前飞机厂职工住的地方,可见抗战期间条件的艰苦。

  丛林镇工作人员介绍,此前南平有一位老人曾在“第二飞机制造厂”工作过,据这位老人零星回忆称,当年从海孔洞制造的飞机要运到,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先将飞机,分批运至重庆,而这个过程一般需要7天左右。各零部件到达重庆白市驿机场后,再组装试飞。

  据悉,在1937年至1948年期间,“第二飞机制造厂”正式员工约1200人、民工约200人。1939年至1944年仿制伊尔机三架,改进型三十架,仿制H17型中级滑翔机三十架,制造初级滑翔机六架。1944年至1947年主要设计新机,先后设计中运1式,中运2式运输机。中运1式属于中级双发动机运输机,这是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架运输机,于1944年10月在重庆白市驿机场试飞成功。

  潮来潮往,推移。解放后,海孔村并没有沉寂,上世纪60年代中期,重庆地区三线建设如火如荼,晋林机械厂也应运而生。

  “晋林机械厂建设比较特殊,海孔村和厂里的建筑群没有特意区分,海孔村就是在厂区里面。2003年,晋林机械厂最后一批员工和物资迁至四川,这些建筑群就处于闲置的状态,随后海孔洞被用来养殖娃娃鱼,其他一些厂房被用来种食用菌等。”丛林镇文化站老冯在光介绍,2010年王小帅拍电影时,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三线题材,所以电影里面虚构的工厂名字也带有三线烙印,叫红旗机械厂,电影里小主人公读的学校叫红旗子弟校,当时由于布景需要,一部分墙上的、版画等等进行了重新描绘,但这么多年过去了,重新描的痕迹也已经斑驳。

  冯在光的哥哥冯在兴曾在晋林机械厂工作20余年,是三线晋林机械厂留守的唯一职工。冯在兴介绍,晋林机械厂主要生产大口径榴弹炮,海孔洞主要作为是生产炮管部件的车间,总装车间设在海孔村后沟附近。

  “工厂效益最好,厂里职工家属最多、最热闹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当时军品外贸风生水起,我们厂很多工人的加班工资比底薪还多。”冯在兴说,2002年时自己退休,2003年工厂迁至四川时没有一起走,“当时有一些职工舍不得这边,就留下了,但后来又陆续搬到重庆去了。我家就是海孔村的,所以没有随厂搬迁,留在了这里。”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在厂区看到,不少建筑物挂有“优秀历史建筑”标识,标识上有简单的介绍:晋林机械厂旧址建筑群建于1965年,西南大区风貌建筑。该建筑包括厂房、招待所、学校等,功能齐全,具有典型的“大三线”建设特点,是历史背景下“三线”企业封闭社会的缩影,是重庆工业发展的历史。

  三线厂多遵循“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11月10日,记者在镇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海孔洞内,发现洞内纵深超过百米,漆黑一片,回音阵阵。

  丛林镇工作人员介绍,海孔洞有1至4号洞,其中1号洞又分前后两个溶洞,其中前洞长约210米,宽18至32米,高18至35米;后洞长约105米,宽12至50米,高18至22米。为了方便前洞和后洞交通和职工上下班,当时施工时将两洞打通,开挖了一条68米的人行隧道。11月10日,在镇上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通过人行隧道,从前洞进入后洞,这才发现洞内还别有天地。

  据悉,晋林机械厂建设初期时,1号洞内还遗留有抗日战争期间原国民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在洞内的1200平方米的简易工房,不过已经倒塌。为了充分利用1号洞,三线时期建设部门还对海孔洞洞体进行了开挖,扩大利用面积。开挖过程中,为了尽量减少爆破给洞体稳定带来不利影响,爆破用在1公斤以内。最后,海孔洞洞内建筑面积扩展到近1.7万平方米,比2个标准足球面积还大。

  老职工冯在兴介绍,他是1980年才从其他厂转至晋林机械厂做机修工作,因为远离城市,三线厂的生活有些单调。“平时就是上班、加班,工作完了娱乐活动也比较少,职工们自己打打篮球什么的,还有就是一周放两次电影。”冯在兴回忆,因为相对偏远,很多扎根在海孔的职工家庭为了方便,都自己种菜。到上世纪90年代后,工厂也面临“民”的困境,一直在“找米下锅”,厂里还生产过自行车、摩托车减震器等产品,但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同时,建厂后又多次面临危岩、滑坡等自然灾害,加上水源枯竭,2003年工厂实施脱险搬迁。

  从抗战时期造飞机,到三线建设时期铸大炮,海孔洞所的历史可谓传奇。晋林机械厂迁出后,丛林镇当地一直想让沉静了多年的海孔洞重新恢复生机。

  11月10日,丛林镇工作人员向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介绍,目前丛林镇正计划将诸多老建筑群纳入旅游开发规划。“老晋林机械厂代号是157厂,项目名称就是‘记忆157’,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工作,项目规划将晋林机械厂旧址建筑群进行再次开发利用,围绕海孔洞和海孔村周边,建设三线记忆街区、体验式工厂、情景融入演出项目等,打造一个三线主题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