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和日元共同支撑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是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格局,其发生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情形。届时,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将升到10%甚至更高(目前低于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主导作为基本特征的。从1976年建立并延续至今的“牙买加体系”,尽管在多元化的方向上有所进展,欧元、英镑、日元和美元共同承担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但是美元依然独大,在国际储备中占据64%的份额,且全球大商品交易(如石油)均用美元结算,美元依然是国际货币体系的绝对中心货币。
由主权货币(即某个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是有其内在缺陷的,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两难”,即一方面,美元要成为国际货币,就需要美国通过持续的贸易逆差不断输出美元,以满足其他国家将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和交易货币的需求;另一方面,长期贸易逆差将导致美元贬值,从而使国际社会不愿意接受美元。
事实上,只要是以主权货币作为国际货币,都存在“特里芬两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让国际社会认识到,现行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确实是不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势在必行,未来20年国际货币体系的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可能性。
由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和日元共同支撑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是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格局,其发生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情形。届时,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将升到10%甚至更高(目前低于1%)。
事实上,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在朝这一方向迈进,只是速度较慢而已。在2008年以前,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主要推动力是欧元;2008年之后,这一动力则来自于人民币。从2009年开始,中国开始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根据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环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的数据,按金额计算,2016年11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排名达到第五位,市场份额为2%。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人民币占全球外汇交易额的比重从2004年的0.1%提高到2016年的4%,排名从第35位上升至第8位。
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在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仅次于美元和欧元,超过英镑和日元,这显示出国际社会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认可。
以中国排名全球第二的经济体量,如果坚定推进,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逐步资本账户和国内金融市场,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将十分广阔。
但是,以主权货币支撑的多元化货币体系,依然存在“特里芬两难”,并非最理想的制度安排。另外,欧元区目前处于困境中,欧元区解体的风险有所上升,这也是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挑战之一。
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非要取代美元,而是希望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但是,多元化目标的实现也面临着挑战。任何经济格局的演变都是有径依赖的。
虽然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备受诟病,但是基于美国的综合国力,以及美元在当前全球金融体系当中的主导地位,美国有强大的动力和一定的实力来其既得利益。
著名的英国经济史家尼尔·弗格森就认为,“人民币要取代美元成为国际交易主要货币的道将会非常漫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虽然源于美国,但是美元并没有贬值,反而在其后期出现了升值,这反映出近期内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仍然难以替代。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还能往前走多久,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未来中国、美国和欧盟这三大经济体的发展方向和实力对比。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特里芬两难”,形成理想的全球金融治理架构,就需要建立由超主权货币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9年就撰文呼吁建立超主权货币,并主张将SDR逐步发展成为超主权货币。前美联储保罗·沃尔克近日也指出,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全球使用统一货币。
建立超主权的单一货币,当然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上佳格局,但是这一方案的可操作性较差,在中短期内无法实现,因为不存在一个“世界”来推动并监管全球单一货币。美国作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也不会支持这种模式。
SDR目前还不是一种国际货币,它仅作为一种计价单位并在国际储备资产中占有微小份额。如何推动SDR的市场化使用,一直是困扰国际货币体系者的重题。
另一种可能性是,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技术的发展,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出现重大变革,某种采用全球标准的新型数字货币取代主权货币成为超主权货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正在兴起一场有可能可与工业相媲美的信息。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技术,正是信息对全球金融体系的一次冲击。
尽管目前数字货币技术还不成熟,但是未来其对人类金融体系产生性影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是令人兴奋的一种前景,值得期待。
·遵守中华人民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