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客家婚礼习俗保留了多少原汁原味?

※发布时间:2018-1-31 23:41:26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由于几千年来不断的朝代更替以及疆土变迁,中华民族也从中原地带分散到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广东曾经被称为南蛮之地,随着千百年来从中原地带不断的迁徙,中原地区人民与当地原住民融合,逐步形成了“广东三大民系”——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潮汕民系,虽然三大民系都居住在广东,但却有着各自不同的民俗文化,所以在婚礼习俗上也有一定的独特性。婚尚周刊曾经先后介绍了广府民系以及潮汕民系的婚礼习俗,本期将为各位介绍客家民系的婚礼习俗。

  客家人源自中原地带,先后经历了五次大迁徙,目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客家人也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其中,广东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区域,主要分布在梅州、河源、惠州、深圳、韶关、清远等广东东部、北部和粤西部分片区。在广州的白云区、增城区、花都区也有不少客家聚居村落。

  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长途跋涉和迁徙中,不仅保留了古老中原汉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还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风俗取其精华而吸收,从而使客家文化千情万种、云蒸霞蔚、独具特色。

  根据《二十世纪广东婚俗大观》记载,由于客家人多来自中原,长期受礼教思想的影响,广东地区客家人婚礼习俗留着浓厚的客家民俗,多循古礼,讲究婚前六礼,明媒正娶等礼仪,在旧时代也是通过媒人“以亲托亲”。

  传统的客家婚礼,青年男女双方(包括双方家长同意)欲成夫妻,手续上必须聘请媒人婆来撮合牵线,否则婚姻无效。旧时候在客家地区,一般人家男孩长到17岁左右,女孩子长到15岁,便由家长出面请媒人说媒(媒人上门说亲的情形也不少见),媒人从中得到主人家的介绍费。

  作为媒人婆,也不是简单把未婚男女简单配对在一起,而是会经过挑选。当年的媒人婆会按照小伙姑娘的家庭、地位去牵线,所谓“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这样的配对原则,成功率较高。也有部分父母十分关心自己的儿女婚事,儿子快到婚龄时,便在邻村暗访合适女孩,当发现理想的人选后,便请媒人撮合。

  假如是媒人撮合的,男女双方家长满意后,媒人会想办法让男女双方“”,了解对方情况,这比起一些地区的“盲婚哑嫁”也算是进了一步。当然,在“”的过程,双方都会掩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虽然不如恋爱般清晰明了,但也是相当。

  如男女双方“年庚八字”和顺,男家就要下聘礼,请来女方父母、女方至亲、媒人、写字先生、自家长老、叔伯到酒楼参加“文定”(双方家长商谈确定聘礼的数目)。唇枪舌剑之后,确定聘礼的数目,确定后由写字先生用红纸写下男方要给女方的“身价钱”,包括礼金、金银首饰,衣物等,乃至花轿,乐队情况,何时迎亲,宴请亲友人数,都一一写上,由双方父母按下指模,以防日后,这样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迎亲前几天,男家按照“文定”把礼品礼金送到女家,一般会出动11人以上,浩浩荡荡前往女家,鸡、鸭、猪、谷物、酒及礼物清单一同呈上,让女方收下。

  女方在“文定”之后,即开始筹办嫁妆了。嫁妆一般有床、衣柜、木箱、桌椅、衣物、首饰等。嫁妆的多少,一看男方送的聘礼,聘礼重,嫁妆自然也会多。二看女方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富裕,嫁妆会多,家庭贫寒,嫁妆就少。出嫁的前几天,村中的女伴和拥集到待嫁姑娘的闺房,她们在这里一是依依不舍叙友情,二是学唱“哭嫁歌”,三是帮助姑娘美容扮靓。

  旧时客家人婚嫁对良辰吉日很讲究,认为嫁娶的日子和出嫁的时辰会决定这起婚姻的好坏。因此,迎亲一定要提前作准备,不能有误。去迎亲的队伍领头的是媒人,带着挑着箩筐的人,她一头挑着一对“带鸡”(通常一公一母),一头是一埕米酒。娶亲的人数也有讲究,去时单数,回时包括新娘在内要双数,这叫好事成双。客家传统婚礼会有规模不小的“八音”乐队,一行人一吹吹打打到女家。

  养女千日,嫁在一时。为了娘家养育,新人在婚礼后通常进行回门仪式。在客家婚礼习俗中,新人回门的仪式是由新娘家就派来一男一女(多是新娘的兄嫂或叔婶),接新婚夫妇回娘家,同时送去一只烧乳猪。新女婿首次拜见岳父岳母,新婚夫妇带去食的糖果分发给自家或邻家的小孩。新人回家时父母会送利是、衣物等礼物给女儿,富家会送田契、耕牛。这样,新婚大礼才算完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