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希区柯克”这个名字再也不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的、成了悬疑惊悚的代名词;而希区柯克著名的那个人头侧像剪影,也不仅只是单纯的剪影,它还成了这“希区柯克”的一个图腾意向。
电影艺术大师希区柯克导演,在我国知名度似乎并不甚高,你或许看过他的《蝴蝶梦》、《美人计》、《爱德华大夫》?可以说,谈论电影而不知希区柯克,那真是一个不可原谅的疏漏。他已被归入世界最伟大的电影创作者之列,更重要的是他的艺术不仅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蒙尘,反而日久弥新,愈显出其与伟大的力量。
拍电影对希区柯克来说就是要平庸的东西出现在银幕上,他创造并完善了制造悬念的艺术,借以使银幕下的观众身历其境,参与到剧情中去,因此他所控制的不仅是影片,还有观众的注意力,他因而成为始终把观众放在第一位的娱乐片高手;他对人类本性与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和高超凝练的视觉化银幕表达,又使他的影片为独一无二、不可仿效的艺术经典;同时,还没有哪一个导演象他驾驭惊险片那样过某一类型的电影,于是擅长在银幕上惊吓观众的希区柯克名正言顺地揽下恐怖大师头衔。
希区柯克的父母笃信,家中 教气氛很浓厚,家规甚严。但在英国这样一个教国家,天主毕竟罕有。他的影片与其说是创造悬念的艺术,不如说是舒解焦虑的通道,他用超越日常的冒险故事,令惊肉跳的银幕效果,让那些莫名的内疚与焦虑所的人们,在银幕历险中暂时忘却痛苦,而他自己,则在他全情创造的艺术中找到了安全感。
当希区柯克中学快毕业的时候,父母把他送进一所和他的志愿蛮对口的学校工程与航海学校,在那里,未来的电影导演攻读着机械、电气、声学和航海。学成了,该自己谋生了,于是19岁的希区柯克进入了亨莱电报公司。他那时是海底电缆方面的专家,负责技术鉴定。为了学会制图,他一边工作,一边在伦敦大学专修美术。这时期剧院和电影院成了招引他的去处,电影显然更具吸引力,他尤其喜欢美国影片。由于伦敦大学的,他被调到广告服务部,搞绘图设计(为广告写文字说明和画图),这项工作的最大好处是使我接近了电影。在一次记者采访中他这样说道。此后不久他就进入了电影界,他找到了一份编写和设计字幕的工作。那时都是无声片,镜头之间需要加进对白或叙述性的字幕,我的工作就是在纸板上写上简单的句子,再配上简单的图。最有趣的是如果演员实在演得太差以至滑稽可笑,希区柯克就将它配上喜剧性对白,反倒大获成功,因为观众认为这是一种。对电影的兴趣使他开始尝试写脚本,兼做美工、副导演,并常常被派去拍一些不太重要的场面。
1922年他毛遂自荐,第一次做了编剧,那部影片叫《女人对女人》。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位英官在巴黎休假时与一位舞女发生了关系。后来他又回到前线,在一次战斗中失去了记忆------回英国后,他娶了一个上流社会的女子。不久,那个舞女带着孩子出现在军官面前------故事以舞女身亡而结束。这部影片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希区柯克因此认识了他生活中的第一个女友艾尔玛,她是该片的剪辑师。这个23岁、的小伙子向姑娘说他至今没和一个姑娘出去过,也从没喝过一杯酒。看来姑娘相信了他的线年后艾尔玛皈依了,并嫁给了他,他们成了终身相依的良伴。不久,他们有了唯一的女儿帕特。
希区柯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快乐园》(1925年)让他经历了一连串的,但最后的结果还不错,影片上映后颇为看好这位新手,称他是一位具有大师头脑的青年。至此,希区柯克正式掌舵他的电影之舟,一开过去,再无法停下来。第二部影片《山鹰》(1926年)希区柯克自认为拍得不好,而接下来的《房客》(1926年)却是一部真正希区柯克风格的影片。《房客》是围绕着一个者被怀疑为连环案的凶手这一事件展开情节的。影片包含了希区柯克作品中一些最主要的元素:一个人不地受到--这成了后来希区柯克几乎所有影片的主题;以制造悬念的方式推动叙事;最重要的是所有这一切都通过高超的视觉技巧优美地展现在银幕上。当时的电影还属于很幼稚的艺术,它的视觉表现的可能性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正是在这一点上希区柯克称得上是一个不懈的追求者,其实他的一生就是不断完善着电影的视觉化的过程,他的作品也因为体现了视觉艺术的真谛,至今仍值得后学者细细品味。他的追求盖源于他对电影的一种:我一直被一种愿望激励着,我要用一种纯视觉的形式来表现我的。他的影片最逗趣的必备元素是--他总要在自己的作品中露上一面,《房客》是他第一次亮相(坐在编辑部里的一个闲人)。这几乎成了希区柯克系列的品牌标志,在他以后的56部影片中他都见缝插针地在银幕上晃上一晃,《蝴蝶梦》中他站在电话亭旁等待,《群鸟》中他牵着两只小狗从宠物店走出来------最妙的是在《救生艇》中,整部影片就发生在一艘船上,总共9个幸存者,没什么不相干的人,如何挤上银幕?希区柯克本想让自己演水上的浮尸,又害怕淹死。有一天他突发灵感,立即执行了一次严格的减肥计划(希区柯克一生都被肥胖困扰),结果竟减重100磅,他摆好姿势拍下减肥前后的照片,然后把照片复制在剧中人看的上,作为的蕾杜高减肥饮料的广告。希区柯克对此举甚是得意:我演的这个角色取得巨大成功!确实,因为许多观众写信打电话询问这种饮料的详情。其实观众不仅被他制造的悬念吸引,也喜欢他的影片散发出的机智与幽默。 《房客》再次为他赢得了声誉,被认为是当时英国的最佳影片。
随着默片时代的结束,1929年希区柯克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片《》。有声片的出现在最初的年代事实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电影带来了新的表现手段,另一方面,它几乎使默片后期取得的几近完善的视觉被弃如蔽履,声音除了令剧中人开口说出对白之外,还远不具备艺术功能,反使本已有很高艺术水准的电影再度跌落起点,重新面临形式构成(声画配合、声音的功能性)的探索,总之,那时声音所带来的是1+1〈2状态。这倒又给了希区柯克一个机会,他正是那种特别乐于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实验新方式、新技巧的人。在首部有声片中他就尝试让声音融入整个形象系统,并承担起表达心理状态、强化戏剧效果的功能。例如女主角用刀子杀了欲她的画家之后回到家,吃饭时邻居们在议论刚刚的凶杀案,姑娘听不下去了,这时议论声变成咆哮声,嘈杂而含混,只有刀子一词姑娘听得很清楚,这个词不断重现刀子------刀子------突然,她清楚地听到父亲的声音:艾丽丝,请把面包刀递给我。艾丽丝手里拿刀的样子看上去和她画家时一模一样,邻居们谈论凶杀案的声音仍在继续------这在现在看来不算什么,但在人们尚不明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声音的年代,无疑是声音与画面相得益彰的范例。
接着希区柯克经历了一段事业上的低潮期,这期间拍摄的《埃尔斯屈的职业》(1930年)、《凶手》(1930年)、《》(1931年)、《奇怪富翁》(1932年)、《十七号》(1932年)、《维也纳的华尔兹》(1933年)等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都不甚理想。好在希区柯克是富于自省的,他总结道:经过这段时间后,我学会了善于挑剔自己,学会了退一步评价自己过去的创作,就象用别人的目光来看自己。特别是在进行新的创作构思时一定要让内心体验到喜悦。如果你在构思中确实感到喜悦的话,那么好东西就会油然而生。
1934年的《一个知道太多的人》似乎预示着一个人生的转折,它不仅令希区柯克在英国的银幕生涯进入颠峰时期,该片在美国也取得了很大成功,也就是说希区柯克因这部影片获得了国际声誉。为他不久以后受邀来到制片条件更好的好莱坞,开始另一段艺术更为丰硕的人生打通了航道。
《三十九级台阶》(1935年)被认为是他在英国拍摄的最好的一部影片。这是一部间谍片,它最大的特点,也是导演最为得意之处是戏与戏之间迅速而突然的转换。这里的速度造成了这样一种观影效果:观众始终处于凝神贯注的境地,一步没赶上,便觉得整部影片风驰电掣般地飞速而过,一个套着一个的悬念彻底将观众抓住了。希区柯克曾把自己比作一位点心大师在制作美味的馅饼,他的馅饼就是充满悬念的故事。许多人欣赏他的一句名言:一般影片都是一段段生活的片断,而我的影片全是一块块有馅糕饼。因为他:所谓戏,就是去掉了那些平淡无奇片断的生活事件。所以他的影片总是快节奏的。1938年完成的《的女人》也赢得一片喝彩,先他一步在美国获得了纽约影评人。
希区柯克在英国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是《牙买加旅店》,虽然他自己表示不太满意,但该片在商业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此前,希区柯克收到美国著名的电影制片人塞尔兹尼克(他曾是影史上最卖座影片之一《飘》的制片人)发来的电报,邀请他去好莱坞把泰坦尼克邮轮遇难事件拍成一部影片。进好莱坞大制片厂工作是希区柯克向往的,因为他一直认为:就电影而言,他们拍片的方法与技术是真正有专业水平的,而且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后来当他回首在英国与美国两地的创作时,他这样总结道:在英国的创作使我的直觉能力即构思的直觉能力得到了加强和发展,但我对技巧和摄影机运用的方法自《房客》以来一直不变。所以我的第一个时期可以用电影的感觉一言以蔽之;而第二个时期则是观念的形成。在好莱坞的几十年中,希区柯克以职业导演的身份充分发挥了他的天赋与才华,留下了许多之作。
希区柯克因为制片人塞尔兹尼克放弃了原计划,转而投拍《蝴蝶梦》。这部在我国上演过的影片类似于灰姑娘的故事,乍看起来不大象希区柯克的电影,准确地说它是一部心理剧。但希区柯克创造性地将悬念因素渗入到由人物纠葛构成的纯粹心理剧中,这也使后来的希区柯克电影增添了一个新的元素,即运用心理素材对影片加以充实和滋润,不过《蝴蝶梦》的心理冲突是原小说所提供的。该片获得了1940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但这是授予制片人塞尔兹尼克的,同年度的最佳导演让《的葡萄》的约翰福特拿去了。但《蝴蝶梦》很受观众欢迎,第一次在美国执导便取得如此成绩算得上旗开得胜。紧接着是一部惊险片《海外特派员》(1940年),希区柯克最得意之处是片中那个特技镜头:飞机一头扎向大海,飞行员再也无法把它拉起。这是希区柯克亲自设计的,他说:任何特技师都想象不出它是怎么拍成的。希区柯克总是喜欢在影片中尝试新东西,解决一些看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因而银幕上总是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1941年他拍摄了他电影生涯中唯一的一部喜剧片《史密斯夫妇》。同年又有《深闺疑云》问世,由《蝴蝶梦》女主角琼?芳登主演。讲一位妻子怀疑她的丈夫将在牛奶里下毒她。片中那个优美而扣弦的镜头是男主角用托盘端着一杯牛奶缓缓楼梯,希区柯克给那杯牛奶打了强光,他别出心裁之处是让聚光灯朝着牛奶而不是杯子照,这样更亮。当男主角往上走时,观众就全神贯注地盯着那杯牛奶,这正是希区柯克控制观众注意力的方式之一。
二战期间希区柯克返回英国为国家情报部拍了两部法国抵抗运动的影片,因为他一直觉得自己应该为反战争竭尽绵薄之力。当时横跨大西洋去英国是很不容易的,他搭乘了一架轰炸机,没有座位,就坐在机舱地板上。可是那架飞机中途突然返回,结果两天之后希区柯克又再次起程,足见他为国尽力之诚意。战后他拍的第一部作品是在我国公映过的《爱德华大夫》,由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和格里高利?派克主演。希区柯克以他一贯善于捕捉即将兴起的新的敏锐洞察力,率先将日后在美国电影里风靡一时、简而化之的心理分析主题引入了他这部影片。该片投资150万美元,利润7倍以上,商业上又大获成功。希区柯克在他的下一部影片中再次起用了当时极为走红的明星英格丽?褒曼,让她主演《美人计》。这是希区柯克影片中最浪漫、优雅,同时又完美地体现了希区柯克风格的精品之作。影片故事是由《星期六晚邮报》上的一则新闻诱发出来的:女主人公在联邦调查局特工人员(卡莱?葛伦饰)陪同下,来到拉丁美洲,她要潜入一个组织盘踞的宅第探察他们活动的秘密。高度风格化兼高度的简朴是影片成功之本,而摄影的精致,演员阵容的整齐也给了影片很好的烘托。此外,虽然《美人计》是一部间谍片,但它表现时回避了手段,做了富于人情味的处理,并在紧张的节奏中恰倒好处地展示了角色之间微妙的心理较量,强化了影片的情感魅力与人性深度。它同样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取得超过成本8倍以上的高票房收入。事实上,希区柯克的名字一直是令制片人放心的票房。
当观众和投资人都看好希区柯克的惊险片时,他本人却试图离开这条老,不仅在内容上也在电影的形式技巧方面作出新的尝试,他深知艺术没有创新对创作者和受众而言都将变得索然无味。这时期的作品如《帕拉亭案件》(1947年)、《绳索》(1948年)、《在摩羯星下》(1949年)、《怯场》(1951年)等虽然并不成功,但他在电影表现形式上超乎寻常的实验(例如在他的第一部彩色片《绳索》中他用一个镜头拍下了全片,这在影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以及对人性主题长期深入的思索,都使他具备了一个新的起点,他开始在新的高度上跑回头,进入了他电影创作最辉煌的时期。
《后窗》(1956年)便是一部技巧圆熟而寓意深刻的影片。一个腿部受伤的摄影记者杰夫每天坐在自家窗前观看对面楼里邻居们的日常生活,结果他发现了一起案。整部戏只一堂景,但导演将主人公的所见和他的反应剪接成变化多端的蒙太奇组合,化成银幕上紧张有趣的效果,那一扇扇窗中的故事也随之演变为百态的缩影。同时它严谨的结构、强烈的、丰富的细节成为可与《美人计》媲美的希区柯克最佳剧作。而者杰夫所看到的与其说是一起案的,毋宁说是人类的种种弱点的一幅幅图景。影片女主演格蕾丝?凯莉(曾获奥斯卡)是希区柯克最喜欢起用的女明星,她正符合希氏对银幕女性的要求:表面清雅冷峻,内心如火。这种女性观来源于希区柯克悬念一切的电影观念(他认为象梦露那样太醒目就没有悬念了),当然,这也无疑是他内心对理想女性的想象。但凯莉后来成了摩洛哥王妃,两人失去了合作的机会。
《眩晕》(1958年)正好是一部从一个富于感情的男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影片,它的节奏舒缓,给观众一种沉思冥想的感觉,是希氏其他影片中所没有的。希区柯克本人也很偏爱这部作品,他的传记作家认为影片潜藏了导演感情倾向的自传性因素,表现出一种将女性纳入他的理想的固执态度。无论如何,影片中神秘气氛的营造和那钟楼上的著名镜头再次显示了希区柯克电影无与伦比的魅力。
间谍片《西北偏北》(1959年)则与之相反,目不暇接的节奏,出人意表的想象力令人叫绝,堪称是有经典意义的希区柯克作品。如果说《三十九级台阶》是英国时期创作的总结,那么《西北偏北》就是希区柯克美国时期创作总结。不久前为纪念希区柯克100周年诞辰,一些现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导演受英国著名电影《画面与音响》之邀,评选希区柯克最杰出的一部影片,结果《者》(1960年)击败《眩晕》一举夺魁。而在6、70年代它曾被认为是一个爱用耸人听闻的手法的导演拍摄的一部的影片,如今它越来越受到推崇。看来希区柯克永远是超前的,他早就说过:《者》超过了我以前拍的所有影片------不管人们认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我都无所谓。拍摄时我并没想要把它拍成一部意义重大的影片,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一大段的剪接,摄影,音响,以及一切能使观众惊叫起来的技巧。充分利用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制造出能影响大众情绪的作品,是我想做的,在这部影片里我做到了------它是一部纯电影之作,所以深深激动了观众。为了避免,希区柯克把《者》拍成了黑白片,但竟有观众表示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浴室场面中他们看到了红色的鲜血,有一次当我表示要看这部影片时,朋友说:别看,看了你准不敢洗澡了。希区柯克逼真的恐怖是你无法的,但他并不写实地去表现的东西,事实上,浴室那场戏中,的刀子连对方的身体都没有碰到,希区柯克完全是用高超的电影蒙太奇技巧达到他的目的的。除了让你惊叫之外,影片还给观众留下了对人性之复杂与丰富性的想象空间。如果说从事艺术的人可以分为艺术家和匠人两类的话,那么希区柯克就是模糊了这二者界线的艺术大师。《者》另一点让希区柯克本人也感到骄傲的是,它以80万美元的小投资赚得1300万美元高额利润。其实是希区柯克有意想尝试用拍电视的条件来拍一部大型故事片,他成功了。
《群鸟》(1963年)的难题在于如何表现那些成群结队人类的鸟群,但这种挑战对希区柯克来说却是一种乐趣:这回我们可要用特技了,试试看吧。在数字化技术已大量用于电影的今天,《群鸟》中的特技并没有显得。影片提出了那个至今越来越困扰着人们的主题: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全片没有音乐,只有各种各样鸟的叫声,往往令人。希区柯克表现的虽然都是超越日常的内容,但他一直非常重视生活细节的真实,例如拍《群鸟》之前,他让人拍下了外景地波德加湾所有居民的照片,以便制作服装。所以,虽然他只拍那些不寻常的东西,而且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但观众看完后不会影片不真实,反而是津津乐道那里面的故事。
1972年70高龄的希区柯克回到阔别20年的英国,拍出了在那年嘎纳电影节上获得一致好评的《狂凶记》。4年后的《家庭》成了希区柯克最后一部影片。1980年4月29日献身电影50余年的希区柯克在美国离开了。
由于他对电影的贡献,他生前曾获得过不少荣誉,尽管那时人们对他和他的作品还存有或多或少的。1968年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希区柯克一项特别荣誉:欧文?撒尔伯格;1979年美国电影研究院为他颁发终身成就;198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晋封希区柯克为爵士。
多年来模仿希区柯克之作不胜枚举,近年又兴起了希氏作品重拍风,而希区柯克的导演们已在不经意间创造了一个电影亚型:新希区柯克流派,他们认为:希区柯克就象是一本语法书,书中包括了所有你将要学习的东西。总之,他是世界上对电影这门艺术影响最大的少数几位导演之一。展开发布于2008-01-25评论金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