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经济学院多名教师在经济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9-7-9 6:28:52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通讯员 关永强)近日,经济学院多名教师的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经济学科中文期刊发表。

  由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那艺、贺京同教授合作完成的论文《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及其与新古典经济学关系的演变》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文章基于唯物史观视角,对行为经济学的历史缘起、产生背景进行了梳理与阐释,指出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及其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拓展,已成为主流经济学近几十年不可忽视的重要演变特征。一方面,新古典理论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条件,其单一的抽象人模型难以应对新的经济实践问题,客观上要求构建更为符实的个体描述性模型;另一方面,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新研究,在个体主观心理分析层面提供了更多依据或规律性命题,为主流经济学重构理论的基础提供了可能。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主导了行为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关系演变的历史逻辑,使二者由最初的相互竞争,逐步互适与统合,形成了以新古典理论为特例形式、以行为经济学为拓展形式的理论格局,充实了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内容。文章指出,厘清这一重大经济思想史事件的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经济学过去数十年间的演变逻辑及趋势特征,在吸收、借鉴经济理论时,应动态地关注其理论内涵的演变以及前沿科学成分对解释、解决中国实际经济问题的有用性。

  经济学院财金研究所梁琪教授和博士研究生郝毅合作完成的论文《地方债务置换与宏观经济风险缓释研究》发表于《经济研究》2019年第4期。地方债务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通过构造一个包含影子银行、土地财政等因素的五部门一般均衡模型,本文探讨了地方存量债务置换对宏观经济风险的缓释效果。研究发现:经济增速放缓、地方资金使用成本过高、土地出让收入不确定性增加是导致我国地方债务不可持续的主要因素。通过债务置换延长债务期限结构虽然可以缓解债务累积,且对宏观经济风险具有一定缓释作用,但会降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使得短期内波动增加,中长期内产出下降。实施债务置换期间,数量型货币政策有助于增加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但会带来经济通胀风险。

  经济学院国经贸系孙浦阳教授和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张龑博士(博士后)合作完成的论文《外商投资政策、出口加工区与企业出口》,发表于《经济学(季刊)》2019年第18卷第2期。论文首次基于“政策变压器效应”的研究视角,联系了外资与贸易政策,探索性分析了我国外商投资政策在不同区域的实际发挥效果,并分析了不同区域差异性的理论机制原因;本文联系了国际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发现了不同城市的出口加工区会显著影响外资政策效果发挥: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作为我国对外的重要载体,区域内较高的“产业关联效应”是有效降低上下业间交易成本的关键驱动力。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区域特点的微观模型,随后在中检验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能否提升外资政策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并且从技术和劳动力投入渠道对微观传导机制深入探究。研究结论不仅对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优化外商投资,针对性在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内实施招商引资,提升本土服务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出口贸易关系质量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经济学院国经所文东伟副研究员完成的论文《资源错配、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制造业的增长潜力》,发表于《经济学(季刊)》2019年第18卷第2期。论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测度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的程度、方向及其天天向上 蒋梦婕演进趋势,并估计了中国制造业的潜在增长率。论文研究发现,中国大多数制造业行业资本配置不足、劳动配置过度,且制造业整体的资源错配程度在下降。但国家所有权恶化了资源配置效率。论文指出,中国制造业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缩小了实际产出与有效产出之间的缺口,因此进一步深化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经济学院国经贸系李红博士、包群教授和谢娟娟教授合作完成的论文《出口退税与虚假贸易:来自出口之谜的经验》,发表于《经济学(季刊)》2019年第18卷第2期,首次从企业骗税行为导致虚假贸易的全新视角出发、采用更细分类的产品层面和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分析出口退税政策对企业虚假贸易和真实贸易的影响。研究方法上,首先用改进了的贸易差额来测算出口企业在海关申报时的虚假行为;其次,基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屡次上调这一事件的冲击,考察退税率提高后企业是否具有更强烈的动机虚报出口值以骗取退税。通过测算机电行业的虚假出口规模,采用倍差法分析的结果发现:出口退税率提高后,我国企业的虚假出口价值与数量都出现了显著的上升,但这一效应并不存在于贸易伙伴国海关统计的进口值中,表明虚假贸易的存在;同时,这一刺激效应普遍存在于各种出口商品类别中,且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存在。本文研究能够更加客观地识别贸易差额产生的根源,不仅准确考察了出口退税对虚假贸易的影响,也为客观评估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效果提供难得的经验。

  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乔晓楠副教授、博士生张月莹和硕士生吴雨婷合作的论文《世界再生产体系研究:理论模型与经验》一文发表于《世界经济》2019年第5期。文章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作为基础,将封闭经济拓展为经济,引入国际贸易,进而分别从国家和世界两个维度考察世界再生产体系。在国家维度,国际贸易的存在将显著改变一国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界维度,界两大部类生产中所扮演的国际分工角色将决定其国际贸易特征。基于上述理论,本文进一步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世界再生产体系进行测度,并且以2000年和2009年为例考察了世界再生产体系的演进。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期,世界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化。在这重要的历史阶段,对社会再生产理论进行拓展进而形成的世界再生产理论模型与经验研究方法,为研判世界经济格局提供了重要工具,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经济学院国经所戴金平教授和金祥义博士合作完成的论文《有效信息披露与企业出口表现》,发表于《世界经济》2019年第5期。该论文首次立足于有效信息披露视角,并考虑信息有效成分对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作用,在更深层次上分析了有效信息披露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变化。在研究技术和研究数据方面,该文首次结合中国上市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在较新的数据维度上研究了企业出口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有效信息披露与其出口表现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剖析,从企业融资成本和产品质量方面分析了有效信息披露的传导机制,了有效信息披露对企业出口绩效的作用径,完善了相应的机制框架。在研究结论和政策意义方面,该文在考虑零贸易问题和相关结论可能存在内生性的情况下,充分证明了有效信息披露对企业出口表现的稳健影响,为有效信息披露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事实依据,了该方面的理论基础,从而完善了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决定因素的文献,丰富了新新贸易理论的研究。此外,该文结论表明,在当今国际贸易下,出口方通过对外有效信息披露,可以成为拉动中国出口增长的一种新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创办于1980年,是全国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经济研究》创办于1955年,是综合经济理论期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经济学季刊》由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创办于2001年;《世界经济》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研究所共同主办,创办于1978年,均是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的经济学期刊。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