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初,《人民的名义》由十月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潜心八年六易其稿的作品,也是在反腐题材作品沉寂十年之后横空出世的首部长篇,一经问世便备受好评,被誉为“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和社会生态的现实主义力作”。本书讲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临危受命,调任H省检察院审查某贪腐案件,与进行殊死较量,最终将以前省委赵立春为核心的贪腐集团绳之以法的故事。作为国内首部反映副国级“大老虎”贪腐问题的长篇小说,本书艺术再现了新时代、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反腐征程的惊心动魄,深情讴歌了反腐斗士的坚定和无畏勇气,并最终出党的领导干部应如何树立正确的观这一宏大的主题,其格局之宏大、思想之深刻、情节之动人,均罕见于同类作品。年初,《人民的名义》研讨会于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二十余位著名文学评论家一致肯定《人民的名义》“以英雄人物为引领,对社会全景式的反映和富有哲学意味的反思,使得长篇小说再次显露出史诗的,这无疑是一种崇高的美。”
3月8日,根据本书改编而成的同名话剧作为第三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参演剧目在保利剧院成功首演,携手为观众呈现出了一部反腐高压下的与权欲的终极博弈。3月28日,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登上荧屏,更是引发全民热议。这部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等单位联合出品,周梅森担纲编剧,国家一级导演李执导,陆毅、张丰毅、吴刚、坚、许亚军等四十余位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的史诗作品,不论人物、格局还是深度,都有了重要突破,被业界称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成为了名副其实收视口碑双赢的现象级大剧、“中国剧标杆”。
自1月至4月,从原著问世,到“变身”话剧,再登电视荧屏,这部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正面观照国家现实生活的艺术精品,也由此成为2017上半年度最受读者关注和欢迎的现象级作品。截至4月18日,长篇小说《人民的名义》先后七印,以10天突破100万册的速度,累计发行达138.3万册。本书的电子版同时登陆亚马逊等各大平台,均为首页、专题、全屏封推或push推送,收获亚马逊全品类销售排名第一、微信读书热度榜第一名、网易云点击次数破两亿等佳绩。
在文学分享会上,著名文学评论家、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贺绍俊说:“周梅森从90年代开始就从过去的新历史小说转到了新小说,他的小说其实跟中国的现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他的小说,归纳起来,可以看作是中国的,就是中国的热点在哪里,他关注的点就在哪里。写反腐故事的小说其实有很多,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部小说当成纯粹在反腐。这部小说特别可贵的地方或者说特别有思想价值的地方就是,周梅森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入手,真正认识到了今天我们党反腐的意义在哪里,整个生态的问题在哪里。他通过一个省的惊心动魄的反腐故事,要给我们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反腐其实是跟党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周梅森有的意识,当然这种意识也表现了一个作家的人文情怀,一种从文人的视角建立起来的理想。这种理想与家的理想有重叠之处,但又提供了一些更新的视角,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作家对今天的反腐斗争的一种认识。”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说:“周梅森的作品,并不纠结于事件本身,也不只写‘打虎’的英雄人物,而是以官员涉贪为线索,公权私用为由头,运作中的某些畸态,文化的某些霉变,进而察观‘人民’名义的虚与实,人性深处的恶与善。这样的作品政坛现实,主写事务,直击生态,塑造官员形象,是名副其实的小说。《人民的名义》由贪腐事件和‘带病’官员为标本,来深入探悉生态现状,发掘其中的痼疾所在,并对不同选择背后的人生进行辨析,让人们在认识现实的同时,反观人生,反思人性,反求诸己,这应该是它的真正价值所在。正是在写出当下领域的生态,以及人物各自心态的意义上,这部作品不仅有力地超越了一般的反腐题材作品,也把当下小说的写作水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说:“这部小说开辟了一个反腐小说新的阶段,新的样本之作,我觉得周梅森能够承担起这样一个地位。以前的反腐作品非常多,那个时候很多作家写反腐,以后大规模写反腐的作品反而少了。为什么呢?这有创作上的原因,反腐之前,作家心中有气,就要写这个东西,真正反腐了,这个气出了以后,就不知道写什么了。但是实际上,这一题材在反腐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内容的转型期,这个时候作家写什么,需要新的样板,怎么写?大家并不明白,所以现在只能暂时沉寂。在这个时候,刘硕和关昕周梅森作为‘中国小说第一人’,把反腐题材挑了起来,写出了以后的反腐,实际上是吹响了一个新的创作时代的号角。”
著名文学评论家解玺璋说:“大家都提到一个概念,就是小说,因为我们知道以前有不少小说,到底小说和小说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小说是一种炫耀式的,对也好、对其他一些上的斗争也好,是一种炫耀式的、一种猎奇式的表达,而小说不是,小说是对生态的一种思考和认知,这其实是这类作品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周梅森先生的这部作品,第一个突出功能就是了文学界多年来的耻辱。因为这么多年,从两千年以后,不管文学界自己承认不承认,但是大家在上普遍感觉,文学已经不关注现实了,对现实的很多问题没有回应。大家觉得律师、经济学家是站在社会前沿的,文学家反而退后了,而且我们看到很多文学界自己的托辞,比如说现在多元化了,大家娱乐消费样式很多,有电影、电视,还有游戏,大家不关注文学了,这是一种托辞。再一个是说文学要回到文学本身,这是文学本体论,带有理论色彩的,文学应该脱离,这时很高雅的,表达内心的,从90年代以来写个人内心的小说,当然有写的非常好的,有很有成就的,但是这渐渐变味了写作者的一种托辞,就是说我可以回避问题。但我认为不管文学、还是戏剧,都有他的责任,这是不能回避的,作为一个文学家也好,艺术家也好,不能回避的。但是这个文学和的关系怎么处理?就是文学应该是于去审视,干预,文学应该有这个功能,不应该把这个功能取消了。取消了以后,文学在一般的读者当中的地位就降低了。而周梅森先生的这部作品对有些和社会的问题处理地就很深,而且很尖端,许多问题都触及到了。社会上有这么大的反响,不管出版社还是周先生都做了很大工作,这是值得祝贺的。”
著名文学评论家、《》海外版文艺部评论版主编刘琼说:“有些文学概念很难单一地去划分,比如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关系问题。周梅森的写作面向跟取向有关,它一定不是一个小众的阅读群,而是一个大众的阅读群。对于大众阅读来讲,讲故事的完整性特别重要。《人民的名义》这部长篇巨作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就是讲述故事结构的延展性和开和关系时,针脚非常细密。这个细密的故事在讲述当中,必须从哪里找到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就是人物关系、人物形象。通过这种写作,贡献出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坐标系的人物,这种揭露者的人物形象和被揭露者的人物形象,是这部作品的价值之一。那么,它对于社会当下或者说对历史当下的信息表达,贡献在哪里呢?我想,是对我们现在的一个生态现状的精准呈现。”
最后,本书作者周梅森对各位评论家在文学理论上的指导和归纳、见解上的梳理和发现,表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谈及创作体会,周梅森说:“我是一个文学在场主义者,三十多年来我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不断地着这种变化的过程。三十多年来,随着我人生经历的不断积累、丰富,我对这个社会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有一部分作家站在社会的前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在它崛起的过程中,文学总不在场,文学总是站在圈子外面,那它会与人民越来越远。起码我不愿意做这样的作家。我尽我所能,希望可以记录一个伟大国家,一个伟大民族的崛起的过程。我想讲述一个大中国的故事,从的高层到底层的都有涉及,同时借人物、故事把自己对中国十几年来巨大的社会思索量容纳进去。”
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当这位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与之案件甚紧的H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却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侦察手段逃脱法网,海外。案件线索最终定位于由京州湖项目引发的一家H省国企大风服装厂的股权争夺,其中的各派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H省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离奇的车祸。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精明干练的侯亮平临危受命,接任陈海未竟的事业。在H省政坛,以H省委副、委高育良为代表的“系”,以H省委常委、京州市委李达康为代表的“秘书帮”相争多年,不分轩轾。新任省委沙瑞金的到来,注定将打破这种的平衡局面,为H省的大业带来新的气息……
周梅森,1956年出生,江苏徐州人。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团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专业作家。出版有《周梅森文集》(十二卷)、《周梅森小说读本》(三卷)、《周梅森读本》(七卷)、《周梅森反腐经典小说》(六卷)、及《梦想与疯狂》《黑坟》《天下大势》《大捷》《军歌》《沉沦的土地》等长、中篇小说多种。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有《正道》《中国制造》《至高利益》《绝对》《国家公诉》《我主沉浮》《我本英雄》《人民的名义》等多部。曾多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国家图书、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中国电视、中国电视金鹰、全国优秀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