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举办文研周年系列学术活动

※发布时间:2018-1-2 12:59:2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2017年9月20日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成立一周年。作为学校层面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平台,文研院在过去的一年里,秉承涵育学术、激活思想的旨,凝聚了大批优秀学术人才,举办了许多有影响的学术活动。9月20日当天,文研院特别举办“文研周年”系列学术活动,邀请新老朋友、校内外师生重聚,回首难忘的一年,并奉上精彩的主题与学术论坛。

  当天上午9点,系列活动在二体地下报告厅拉开帷幕。全国政协副韩启德院士,文研院首位特邀教授、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大学副校长,中文大学教授科大卫,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赵鼎新,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张国有,文研院学术委员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李零,文研院学术委员、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文研院学术委员、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袁明,文研院学术委员、北大历史学系教授朱青生等200余位嘉宾出席了文研周年仪式。文研院工作委员、三期邀访学者,北大相关院系、职能部门,北大图书馆、出版社的领导也参加了活动。文研院副院长杨弘博担任主持。现场座无虚席,旧友新朋,济济一堂。

  “文研周年”活动开始,到场嘉宾共同观看了文研院特别制作的回顾视频。短短六分钟的视频,采撷文研院一年来200余场学术活动的精彩片段,汇集名家新秀、对话、交锋的瞬间,展现了文研院一年来所收获的累累硕果。

  随后,四位嘉宾相继发言致辞。在致辞中,转达了学校对文研院的祝贺,并引用林建华校长的观点,指出凝聚学人与营造是一流学问得以产生之源。而文研院的定位与上述两种因素不谋而合。文研院凭借学术的魅力与纯粹的力量汇聚了优秀学者,并为之营造宽松安静的,使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在浮躁的社会寻求“慢”学问。表示,学校将继续大力支持文研院的发展,并预祝活动取得成功。

  文研院院长邓小南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学术和思想始终是融通一体的,学术需要内在的思想力量,大学需要探讨的高度,需要激发和培育性思维的能力。北大所需要的、学者所需要的,正是文研院的。她随后回顾了文研、文研论坛、“未名学术”、读书班、静园雅集、田野调研等代表性的学术活动。琳琅满目的高端、思想活跃的论坛交锋形成了学术热点,凝聚了学界人气;北大师生、邀访学者把文研院视作共同的家园,协力耕耘这一片园地。文研院将继续“清新风气,一流标准”,与广大同仁同道砥砺同行,力求为思想、兼容并包的北大写下新篇。

  文研院二期邀访学者、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幽默地将2017年春季学期的驻访经历比作“驻院生活”——“入”院时兴奋、“驻”院时享受、“出”院时不舍。驻访期间,许宏对文研院每周一次、以真诚的学术为特征的内部报告会感受颇深,同时也参与组织了“早期中国的叙事与想象”论坛,取得了广泛的学界影响,他的一部书稿也在二院杀青。作为受惠于文研院与实体的学人,他向文研院致以深深的祝福。

  未名学者主讲人、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昝涛则表示,仅仅一年时间,文研院已经重塑了北大高水平人文社科研究的新形象。他个人深度参与了文研院的学术活动,也与文研院邀访教授凯末尔共同在二院带领学生学习奥斯曼土耳其语。文研院对学者不做量化评估,凭借着对学术规律的认知,对思想的尊重,不惟资历,用心挖掘和盘活北大的既有学术资源,令生。他祝愿文研院永远是的乐园,是美好理想的守护者。

  在接下来的主题学术环节,林毅夫、科大卫分别担任报告人。林毅夫教授主题为“中国 40 年与北大立校120 年:反思与前瞻”,他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勾连起大学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发展,并提出了三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自以后能够实现连续的高速发展?为什么知识在前抛头颅洒热血而未能实现民族的复兴?为什么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型了失败?借由对三个问题的回答,林毅夫系统阐释了其新结构经济学的观点。尾声,他北大的知识应该引领中国学界的风气,超越单纯吸收发达国家理论模式的“西天取经”阶段,回归本土的理论创新,以来自于自己国家和时代的经验解决问题。

  随后,中文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科大卫作了题为“寻找正统——乡村里的儒与道”的学术报告。科大卫教授首先阐释了“历史人类学者需要田野调查”的原因,继而以其在广东农村地区收集的有关祠、祭祀以及婚嫁等文献,结合实地考察所得,分析了如何在传统习俗中发现思想和观念的表现。

  20日下午,文研周年系列活动之文研论坛“文明研究中的跨学科视角:方法及反思”在北大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举行,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教授主持讨论。参与讨论的学者有: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美国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赵鼎新、大学哲学系教授李猛、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魏斌、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陈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叶少勇、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常怀颖以及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程苏东博士。韩启德院士、樊锦诗教授等嘉宾到场聆听。

  论坛嘉宾主要就如何研究文明、如何在研究中解决单个学科无法完成的问题发表了各自观点。李猛教授指出,大量文明研究的困难在于,一方面需要跳出专业学科的视野,寻求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支持,但是如果无法纳入专业化,容易造成没有专业学者研究,结果就很难区分原创性说法和八道。他认为通过文明研究可以重组各学科格局,文明的研究给各学科为各个古老的学科提供新的思考,增强学术想象力、活力。并且希望中国学者对过去世界的重新理解,借助文明研究,得到新的。叶少勇认为,跨学科的研究首先要从专业内部去剖析问题,然后进行其他学科的材料、手段的结合。他以研究为例,研究汉传佛教的学者如果不涉及藏传佛教、梵语佛教的研究,这样的研究是受很大局限的,如果要做出优秀的研究,就要结合语言学、文献学的,进行文化、文明的主题的研究。常怀颖从考古学的视野出发,讨论文明这一概念的对比,指出因为双方的角度不同、实际情况不同,所以的文明演进模式也不适用于中国,考古学者要立足于中国的早期文明出现、演变过程,开拓新材料的研究、融合多种学科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在讨论阶段,韩启德院士提议请樊锦诗先生为大家谈谈跨学科研究的典型案例——敦煌学研究。樊锦诗先生简明扼要地讲述了自己在敦煌学的研究中的使用跨学科知识研究的历程。她是考古学训练出身,但在研究敦煌壁画时,不得不再学习佛教、、祆教、景教等的教领域和民间的知识,并且也要结合传统历史文献学、民族学、艺术审美等诸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敦煌学涉及的问题。

  目前,文研院2017年秋季学期学术活动已经陆续展开,本期驻访学者也已在二院开始他们的研究和工作。文研周年的举办既是总结文研院一年成绩的一个句点,也是全新的起点。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你就60秒!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