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经济学原理解释:新欢和旧爱我该选谁?

※发布时间:2017-12-29 23:37:05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美国作家丹.爱瑞里有一本把心理学揉进经济学的书《怪诞行为学》,讲的是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认为每个人都是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有些不那么的行为。

  总希望尽可能给自己留有更多的余地是人们通常的做法。买个手机要选功能最全款式最新的,万一用得到呢;给孩子报班,琴棋书画数理化,努力挖掘天才的火花;可难以意识到的是,保留余地也是要放弃一些东西的。为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却会使人忘记真正要下功夫的事情。

  有个烂大街的故事是这样的:小A最近遇到了一位男士,很喜欢他,希望两个人能够长久在一起。可是跟现任男友还在交往,感情已经渐渐淡了,小A觉得努力撑一撑也还过得去。可以确定的是,小A喜欢新欢胜过旧爱,可毕竟多年的感情了很难一下子割舍。犹犹豫豫,结果新欢也越来越不安。

  类似的情形还有很多,比如找工作,同时遇到两家公司抛出橄榄枝,两家彼此势均力敌,苦思冥想不知道选哪一家。于是犯了纠结,上知乎搜百度,找朋友家人问,忙活一圈,时间和精力都被占据了,原本希望找个好工作的,结果好长时间工作也没有。

  麻省理工大学做过一个小游戏式的实验名叫消失门。玩家们想要赢得金币,需要点击几个不一样颜色的门,每个门都有不同的分值。当点击了绿色的门得分后,其他门的尺寸就会缩小一点。不被点到的门也会缩小直到消失。那是否要一直待在绿色门里呢?其他颜色的门有可能金币更多呢!一个叫山姆的玩家在几个门之间疲于奔命,让所有门都开着,可是这样不仅疲惫不堪,赢来的钱还没有一直点击同一个房间的学生多。即使是麻省这些很聪明的人,也还是很难全神贯注。

  实验结果证明了研究人员对人们行为的猜测:一般来说,在明确目标的下,我们都会努力追求最大程度的满足。如果用约会比喻,参与者会谈第一个,再谈第二个,第三个,三个都试过以后,回到最好的那个身边,到游戏最后。不过,现实是,他这样挑来挑去的时候,原来那个未必还愿意一直等在原地。然而参与者却还是为了避免损失,而尽一切努力去争取最多的可能,结果事与愿违,把原本应该得到的也丢掉了。

  比如,小A既然已经明确自己爱新欢胜过旧人,那为什么还要冒失去他的风险呢?旧好已经没有意义。再比如,双十一为了便宜买了一大堆东西,可是有很多是用不着的。

  而有些快要关上的门,也是需要我们当机立断去珍惜的。比如渐渐老去的爸妈、孩子慢慢消失的童年、聚少离多的爱人。不是要我们放弃自己的工作,而是在心里设置一个小小警钟,告诉自己,重要的东西一定不要丢失了。

  而那些不再有意义又实际上浪费我们时间的事物,也就不值得花费时间。比如那些已经有了新圈子的朋友,你还会逢年过节寄给他礼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