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2005年夏从来上海嘉定工作,开始不适应,一直想离开。09年春,为孩子上托班方便,我们从南苑搬到金地格林的工作室,住了一段时间,一天夜里,孩子突然哭起来,说着我们听不清楚的话,好一阵子才哄下睡着。第二天做游戏时,我问他昨晚为何哭,他想了想说,“我不喜欢金地格林,我想回南苑三村的“破房子(我们经常这样称呼)!”他这时只有两岁半,已对自己的家有了感情。我明白了,其实我们已经在这里扎根了。自这之后,我就想好好画一画嘉定古镇或者上海,因为,这里是我的孩子的真正的第一家乡。
自创作《陕西文化艺术雕刻长廊》壁画之后,我一直有创作城市文脉、人文风情图卷的想法,借以表达自己对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思考,并且做了一个规划,只是因缘不足,想法一直藏在心底。2010年,从学院里得知上海的文艺创作可以申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资金支持,自己心底的想法终于可以实践一下了,那就先从画上海开始吧!从获悉这个信息到申请截止时间只有3天时间,定主题,画草图,填大量表格,敲各种章子,咨询各种问题,在截止日期的下午下班之前,材料送到上海市委宣传部的传达室。
《2010·海上盛世图卷》成功申请并被列为2010年上海市的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在这一年里,有三件美术作品入选,其它两件分别为上海书画院的《浦江两岸尽朝晖》、上海中国画院的《万国风采耀浦江》,皆为上海美术界的领军人物领衔。我知道这个作品的分量和承担的责任,又合于自己心底创作的意愿,所以我要必须把它画好!
我画人文风情图卷《海上盛世图卷》,是由内而外的需要,创作不是受委托的创作任务,而是籍由上海世博会这样一个盛事,来表达自己对于对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国城市经济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繁荣的背后,是城市面目的趋,小城市学大城市,大城市学欧美。城市外观的世界化之后,是城市原有传统人文生态的困顿。在这样、浮躁而迷乱的城市发展特殊阶段中,中国城市优秀的传统积淀被当做落后的遗物被铲除,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真古董被一扫而后快,当城市的决策者们渐渐认识到城市文脉传承与文化个性的也能成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时,各地又在纷纷斥巨资兴建假古董。仿真古董容易建起来,良好的、成熟的、富有文化积淀的人文生态的建设却任重而道远。
我们讲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的对象,一是亲人故土,一是风物人情。父母给了我们身体与爱,祖国、家乡的风物人情给了我们眷恋的乡思。
然而令人惭愧的是,对于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国人来说,能熟知自己家乡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的,少之又少。我只是一个教师与画家,兼做一些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工作,对于城市发展的忧虑于希冀,力所能及的是用文字和绘画来表现。在绘画上,我选择了中国画长卷的艺术手段,用长卷的形式展现城市的文脉传承、人文风情和对于城市发展的美好祝愿。
中国百年世博梦,梦圆上海。2010年,是上海骄傲的一年,难忘的一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留下了北宋汴梁的千年繁华,《2010·海上盛世图卷》以上海新八景和世博园这2010年沪上最美的九个地方,全景展现当代上海的魅力与辉煌。
当代都市人文风情长卷《海上盛世图卷》,从构思到完成历时13个月,图卷长2010厘米,宽49厘米,中国画线描形式。
图卷以世博盛会为作品的和中心,以“新沪上八景”——枫泾寻画、豫园雅韵、旧里新辉、十里霓虹、摩天览胜、佘山拾翠、淀湖环秀为主线,从各个侧面全面展现上海的人文历史、当代风貌。
图卷以特有的中国画长卷形式,以江南千年古镇枫泾的“小桥流水人家”开始,娓娓道来,寓意海派文化之根是厚重的传统江南文化。
由江南古镇自然过渡到上海老城厢,这里有深富古典韵味的明清古典园林——豫园,有城市的神——老城隍庙,有人气鼎沸、古色古香的新豫园商城。
过豫园,画面进入一片东风西韵融合的新天地,在这里,独具上海特色的石库门旧里弄焕发出新的,东方与、过去与现在、怀旧与时尚在这里奇妙汇聚。
由“新天地”自然过渡到上海最热闹的繁华商业大街——十里南京。南京步行街上涌动的人潮、华美的建筑、林立的商店、百年的老字号叙说着“中华商业第一街”的传奇历史。
过南京商业大街,进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誉的外滩,这里是中国近代建筑最集中、金融业最早集聚的滨江大道。近代上海,从外滩开始繁荣,世界。
与外滩隔黄浦江相望,是上海的制高点——陆家嘴的摩天塔楼群——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和未来的上海中心,正不断谱写上海新高度的传奇。浦江两岸新旧建筑交相辉映,江中百舸争流,气势如虹。
画卷进入世博园区,这是画卷之部分——世博盛会。之前,欲扬先抑,以平实全景远望展现浦西园区。
越江进入浦东园区的一轴四馆及亚洲馆区。中国国家馆部分,港、澳、台馆簇拥着“东方之冠”。飘扬的万国旗、舞龙表演、密集在蛇形道里等待入馆的人群、步架桥上各种情态的人物,把画卷推向。
图卷转入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片区,经典展馆一一呈现,世博海宝大的队伍营造了盛会喜庆热闹的气氛。
世博盛会之后,图卷转入和谐自然的生态图景。视线转向上海远郊佘山,佘山森林公园郁郁葱葱,圣母大巍巍耸立,月湖公园山水映照,游人畅游漫步。
过佘山,一片浩淼无际的湖面展现在面前,这就是黄浦江的源头——淀山湖。湖上渔舟唱晚,湖岸杨柳依依。游人悠然的享受自然的恬静,白鹭与野鸭自在的觅食、休憩。朱家角古镇、东方绿舟、环湖步道、上海大观园,美丽的景致如明珠一样点缀在湖边。
《2010·海上盛世图卷》的创作继承了《清明上河图》的优秀现实主义风俗画传统,同时,在现代大都市题材的表现上,有许多新的探索。
《清明上河图》的建筑体量相对比较小,大小相对平均,人物与建筑的比例容易协调,而《2010·海上盛世图卷》的建筑体量大小悬殊,高,陆家嘴超过450米的摩天塔楼群,矮,枫泾古镇只有3、4米高的江南民居,这些都要以近景和谐共处一幅画卷中,还要做到人物与建筑体量的关系的合理,这就需要在绘画的空间处理上综合运用人的视觉心理,在矛盾的空间里,达到视觉上的合理。
在画面的空间前后关系处理上,既有所谓的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运用,又有艺术的焦点透视的影子,都不能概括之,实际上创造了一种以视觉心理和谐为基础的综合空间关系,无以名之,姑且叫观赏空间吧!
人物表现与周围统一,因不同而各具变化,注重人物情态表现,无雷同与概念化之造型。即使不足1厘米的,比如世博文化中心看台上的人物,亦各尽情态。作品中数以万计的儿,都是毛笔直接勾勒在红星生宣纸上。
“满”,是图卷构图最显著的特点,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多留白的天空和水面,也画得满满当当,这样表现,和图卷名称的“盛”字的意象正好相吻合,丰富、盛大、繁荣。
图卷连卷首题字,共计大小均等的12段,每一段成幅,段与段之间衔接自然、巧妙、气韵流畅,这样来做适当考虑了图卷现代展示的方便。
《2010·海上盛世图卷》的创作,历时一年多,查阅大量资料,仅创作参考图片就有7000幅以上,其中3000幅以上是现场拍摄所得。有一些高难度的构图,直接是由现场写生而来,比如在与表现面积较小的“新天地”部分相同的尺度内自然衔接表现十里南京,难度可想而知,几乎数易其稿,这类的构图直接是写生所得,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在创作铅笔稿推进的时候,一旦遇到没有留意的细节,就需要再去现场求证。
上海的城市发展,也存在传统与城市开发的巨大矛盾,但相较于其它城市,对于自身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视,上海走在中国的前列。《2010·海上盛世图卷》从丰富的城市形态中展现出上海文脉的厚重,亦体现出“有厚重文脉传承和良好生态的城市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的想法,亦祈愿中国当代城市在飞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珍惜、挖掘、梳理、传承好自身的文脉,营造有丰富内蕴美,有独特个性的城市新形象。
这件作品的创作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放大成高2米,长80米的规模,采用现代印刷技术,以壁画的形式出现在上海的地铁中,以艺术的形式展示上海的风采,只是因缘尚未足。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