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女县委受贿4000万获无期 曾为廉洁楷模

※发布时间:2015-9-10 20:27:45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接受组织调查时的袁菱。(四川省纪委供图)她卸掉了自己遵规守纪的“刹车装置”

  ——四川省蓬安县委原袁菱违纪违法案剖析

  2001年7月,34岁的袁菱从西南石油学院选调到四川省西充县任副县长。那个时候,她满怀憧憬,立志要干一番事业,对充满。她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会因为,站上法庭的被告席。

  2015年7月10日,袁菱泣不成声。这一天,因受贿罪、职权罪和行贿罪,她被四川省乐山市中级一审判处无期徒刑,终身,其受贿赃款4052万元被依法追缴。

  14年弹指一挥间,曾经的廉洁楷模居然沉沦到自己都不敢认的地步。袁菱的撕心裂肺:“我是怎么变成了今天这副到疯狂而又怪异的丑恶模样?”

  过去与现实的对比让人唏嘘不已。袁菱初入政坛的誓言仿佛犹在耳旁,可她却已自己、组织,成了“被人戳脊梁骨”的。

  是什么让她初心,一错再错?又是什么让她变成了自己曾经最痛恨的人?袁菱案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1曾誓言“同流不合污”

  袁菱的:(从大学被选调到西充后)我当时听说有些基层干部不严格要求自己,在经济上容易出问题,我就暗暗给自己定下了“同流不合污”的行为准则。

  案情回顾:袁菱,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人,1988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此后进入西南石油学院任教,2000年任西南石油学院团委。2001年进入政坛,历任西充县副县长,西充县委副、纪委。2007年任蓬安县委副、县长,2011年任蓬安县委。

  2001年是袁菱人生中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她离开工作了13年的大学校园,带着组织的厚望担任西充县副县长。

  新的工作岗位带来了新的,也给袁菱带来了新的体验。比如,在大学时,过春节没有人送“红包”,到县里工作后,送的人多了起来。

  对此,袁菱一开始很不适应——收的话怕违反纪律,不收的话怕显得不近人情,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完全没有了大学校园的那种简单、轻松的工作感觉”。

  几经纠结,袁菱还是决定“同流不合污”,不开这个口子。起初,她也的确做到了。

  南充市一位熟悉袁菱的干部表示,袁菱早年在廉洁自律上非常讲究。2002年底的一天晚上,一个干部给她送了1万元,当时她和老公带着儿子开车去追,追了几里去退钱。

  “当时的我不仅是不敢收钱,而且从内心也是不愿意要的。”袁菱说,对于收钱,退还给别人的钱,她还给自己定了一个“退钱不过夜”的规矩,目的就是不给自己机会去犹豫。

  点评

  没有人生来就是,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不把制度的里,也会变成。袁菱就是典型的例子。她初入政坛时对深恶痛绝,有洁身自好的自觉,如果能下去,未尝不能干一番事业。可惜的是,她的并不坚定,一旦觉得廉洁“吃不开”,就开始瞻前顾后,价值观随之“调整”。值得反思的是,这个过程中,随着她职位的逐渐升高,制度和监督对她的约束力没有增强,反而逐渐减弱。

  “我们选的干部,开始的时候都很优秀,为什么后来有的却成了?”办案人员的疑问再次凸显出改进制度和加强监督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指出:“制度好可以使无法任意,制度不好可以使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袁菱案告诉我们,对于干部,不仅要严于初始,更要严于过程、贯彻到底,职位越高、越大,监督越要严格、越要透明,这样才是对干部真正的爱护。

  2价值观变成“适者、不适者亡”

  袁菱的:(收送“红包”)我参与其中,或看或做,收收送送,渐渐地忘记了自己暗暗定下的“同流不合污”的行为准则,而践行着“适者、不适者亡”的行为方式。

  案情回顾:有一次,袁菱的一名部下来到她办公室,寒暄几句后,这名部下拿出一个装着1000元现金的信封,一边递给她一边说:“本想买点礼物,又不知道买啥。”

  袁菱很地把信封推了回去,并且亲自塞回这名部下的包里,两人都很尴尬。这名部下原本和她走得很近,这次之后,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她。

  对此,袁菱耿耿于怀,觉得这件事处理得不好,因为一个“红包”,失去了一名部下的“信任”,得不偿失。

  而在县里工作一段时间后,她逐渐意识到,逢年过节互送“红包”似乎是个“平常事”,“好像已经成为工作中的一个内容、一个任务”,大家见怪不怪,不收不送反而显得另类。

  于是,袁菱开始尝试着“改变”。她对“红包”不再,或看或做,或收或送,不仅不以为耻,反而渐渐“如鱼得水”,胆子也越来越大。

  “感觉必须用钱维系、保持、勾兑各方面关系,否则,辛勤工作得不到认可,想进步也没有人支持,推荐也得不到多少票。”袁菱落马后说,不管是收还是送,自己都毫无、胆怯之意,在打点各种关系过程中,早就把过去的准则抛到了脑后,而开始践行起所谓“适者、不适者亡”的行为方式。

  点评

  面对一时的坏风气,是还是独善其身,是挺身而出还是,体现一个的党性。袁菱在面对这样的选择题时,交出了一份不及格的答卷。从开始的洁身自好,到后来的,从慢慢地习以为常,到逐渐乐在其中,甚至推波助澜,她一步一步地挖好了自己的坟墓。

  袁菱曾自视为“很有约束意识和控制能力的人”,觉得“自己虽然不算是辆‘宝马车’、‘奔驰车’,但是有良好‘刹车装置’的‘普通车’。”然而,从她、思想出轨的那一刻起,她就自己亲手卸掉了遵规守纪的“刹车装置”,结果越跑越快、越跑越偏,直至违纪国法,“车毁人亡”。

  3哪里有工程,人就往哪里凑

  袁菱的:我用所谓的投资入股方式,其实是掩耳盗铃、。投资入股是我用来规避调查的手段和方式,其实质就是利用我作为县长、县委手中的谋取,收受老板的好处。

  案情回顾:办案人员介绍,袁菱贪腐起来有两个特点:一是讲求“技术含量”,很少直接收现金。二是索贿“四处开花”,哪里有工程,人就往哪里凑。

  袁菱对“风险”极为重视,一般都是让身边人出面,以“合伙做工程、出资入股”等形式和老板们一起“搞项目”,再以分配利润等名义受贿。

  比如,2010年下半年,通过袁菱打招呼,重庆某建筑公司川北分公司获得蓬安县景观墙工程,该公司负责人孙某提出要“感谢”。

  这时,袁菱明确告诉“居中联络”的丈夫龚某:给钱就不要,这是受贿,如果孙某要感谢,就和他合伙做个工程,可以规避风险。

  于是,袁菱在没有实际出资的情况下,以堂弟名义在孙某工程中占了50%的干股,三次“分得利润”187万元。

  办案人员告诉记者,袁菱自以为“擦边球”打得很好,“入股”经商既“安全”又“高明”,既规避了风险又找准了财,逐渐大胆。特别是其担任县委以后,她在蓬安一言九鼎,越发。

  “她集中制执行得很不好,开会经常先,自己说了算,重大问题也不上常委会。”蓬安县的一名干部表示,担任县委后,袁菱兼任土地领导小组组长、财经领导小组组长,规委会主任等职务,把有关土地的牢牢攥在手里,。

  没有的让袁菱慢慢疯狂,到后来她干脆直接索贿,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

  南充市某房地产公司老板想变更土地用途,请她“关照”。袁菱把该老板叫到办公室,先是问:“楼盘怎么样啊,容积率多少啊,回报率多少啊……”寒暄完毕,直接切入正题:“我亲戚手里有点钱,想入下股。”该老板随即答应让其入股20%,后来“分配”给袁菱“利润”900万元。

  “袁菱贪腐起来已经,只顾‘埋头搞钱’,根本不‘抬头看’,甚至对关系不怎么好的老板,也张口就要‘入股’。”办案人员告诉记者,直到被人举报,袁菱才发觉“居然已经搞了这么多钱”。

  点评

  袁菱是典型的欲迷心窍、利令智昏,她担任县委不过两年,贪腐数额就飙升到4000多万元,令人。同样令人的是县委的之“大”:在一个县里,县委如果要搞,任何方面、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她的借口。袁菱到后期之所以、,其根源就在于一言九鼎、,早就忘了自己是谁。

  2013年8月,袁菱在网络上被人实名举报,虽然举报内容不属实,但她已成惊弓之鸟。这时,她不仅没有幡然,反而利用手中,与老板订立攻守同盟,对抗组织调查。她把老板一个个叫过来“模拟谈话”,自以为“准备充分”、一切尽在掌控中。不料,事到,老板们弃她如敝屣。

  县委的能力高低、表现好坏,能不能住各种的,直接关系一方发展和百姓福祉。袁菱及其前任邹平先后落马,影响和带坏了蓬安一批干部,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是,县委用不好太了,老百姓跟着吃苦。”办案人员表示,要把抓早抓小、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融入到对县委的监督中,增加强有力的发现问题的手段,避免县委权重难制,。

  4害人害己,已晚

  袁菱的:面对如此让人恐惧的现状,我心如刀割;回顾风华正茂的过去,我;展望毫无指望的未来,恰似世界即将袭来。

  案情回顾:袁菱的丈夫龚某,是其贪腐上的一个关键人物。

  办案人员告诉记者,袁菱之所以大肆贪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把龚某“带起来”。

  袁菱对龚某心怀,觉得多年以来,自己忙于工作,顾不上家庭,龚某很多。尤其一次宴请,袁菱被安排在都是男性领导的主桌,龚某却被安排在全是女性的家属桌,那个瞬间,袁菱更觉得对不起丈夫的付出,总想利用手中“拉”他一把。

  为此,袁菱屡屡“创造”机会,让龚某和老板一起“办企业”,甚至在一次宴请时,主动找到某老板,一边敬酒一边说:“我老公你要带上,他也想做点生意。”

  的是,袁菱,非但没有给家庭带来幸福,反而害了自己,害了家人,原本美好的家庭随着她锒铛分崩离析。

  落马后,袁菱常常回忆起昔日在大学里的生活。她说,那时的生活条件不算好,可幸福指数最高。她始终记得,夏天的时候,一家三口省吃俭用买了个空调装在9平方米的书房,为了避暑,一家人挤在书房吃饭,其乐融融。可惜的是,这样的日子,不会再有。

  “面对我的一个个,回想我对如此怪异地追逐,置法纪于不顾,我真的撕心裂肺,我真的。”落马后,袁菱的姗姗来迟。

  点评

  《史记》记载,秦朝丞相临刑之前,曾对其子哀叹: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父子相对大哭。贪权恋财,抽身悔迟,袁菱的哀叹与何其相似。她落马后才知庭和的珍贵,已经来不及了。

  可以成就一个人,也足以毁掉一家人。眷顾亲情,回报家人,本是人之常情,但问题的关键是,这种眷顾和回报,是以普通人身份,还是利用手中的?袁菱只想着补偿家人,为此不惜把当作谋取的工具,违纪违法,结果害人害己,锒铛。她的行为,不是爱家人,而是害家人。

  “一人不廉,全家不圆”。袁菱案警示我们,是从政最好的“护身符”,只有坦荡、清清白白为官,才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

  张泉灵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表达了一个意思,对原来的工作不爱了,至少是不那么爱了。对于央视的工作,她一定不如18年前她26岁的时候刚进入央视的时候那么有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现象。当还有当厌倦了的呢,何况是当一个人。

  我们不必为印度超越中国杞人忧天,但是中国最怕的是经济增长陷入长期停顿状态,跌入中等收入陷阱: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如印度竞争,又无法在高端产业方面与富裕国家如美国竞争,因而陷入停滞,无法完成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