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从一方面看,风景美丽迷人,这里雪山连绵,江河纵横,森林茂密,草原广袤。从另一方面看,是世界最高的一片地域,氧气稀薄,大部分地区地面作物稀少,生长期短,生活条件较差。长年生活在此的高原民族,千百年来适应了高海拔的生活,同时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族。无处不在的教活动,以及与山川大河共存的教符号、信物等,显示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教特色和文化特色。也是个泛神的地区。藏传佛教的众多神只,有的来自印度教以及印度和尼泊尔佛教体系中的佛教人物;更多的来自本土教的神,这些神大都以动物、自然界的山、水、湖、风、雪、冰雹等形象出现,直接反映了人对所生活的高原、湖泊、草原的爱护和。教在的化,也是因为观念和拜物已深深地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实际上,绝大多数所的是藏传佛教,但这与佛教的本义已有不同,除了理论上还保持有佛教的特点外,在形式上,已完全“本土化”。简单地说,藏传佛教是外来的佛教理论与本土的有灵的原始苯教仪式的结合,也因为这种结合,无论是在还是在民间,广泛地存在着泛神的。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简述。&
苯教,在藏区称为苯波,最早发端于雪域高原,伴随高原居民生产、生活而产生,天长日久已深入到高原民族的心灵深处,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行为之中。苯教确切的产生年代无从考。的历史,尤其是古代历史,基本与教的传教史混淆在一起,充满了神秘和传说。1990年,笔者第一次去阿里的时候,曾收藏过一块刻满既像藏文又像梵文文字的石板,请教自治区文管会的朋友后得知是象雄文字。有一本介绍教流派的藏文书籍,汉译名为《土观派源流》,作者土观在书中专门用一章介绍了苯教。他用诗一般的语言说:
在,一般都认为象雄时期的辛饶?米沃且是苯教的创始人。传说米沃且出身象雄时期一个叫“辛”的王族,和佛祖释迦牟尼同一个时代。苯教记载,米沃且由一束白光产生。很早以前,中有一束强烈的光照射到的世界,那里是四大河流之源。一束白光照射到一座城堡,进入熟睡的杰本的身体,一束照射到杰本母亲头顶,这两束光了三世三界。随后,又一束白光照入一个巨大的白海螺之中,汇合成红白绿三束,苯教的祖师米沃且诞生了。据说,米沃且1岁时就能述说苯教的教义。8岁时被引荐给辛王族。辛王问这个聪明的孩子,父亲叫什么?米沃且说,“空”;又问母亲叫什么?答,“”。辛饶王知道了这是个来自的智者,于是将其收留并供养。米沃且和佛祖一样,不恋王子之声威和富贵,而是潜心法术。12岁就开始传授苯教教义,他的身边常常聚集了龙、神、人。青年时,娶了和北方各部落、小国大约360位女子,繁育的众多儿子,又到四方宏扬苯教教法,降魔伏妖。米沃且信徒极多,苯教的一些书籍记载他有外围信徒10亿多,中围信徒200万,内围信徒1万多,跟随身边的有360个。后来在镇守苯教灵符“雍仲”的神山冈底斯山圆寂。
是个泛神的地区,苯教的神灵无处不有,天上有风神、雷神、冰雹神等,地面有山神、水神、家宅神等。春耕要请谷神,秋收要答谢土地神,等等。这个的许多祭神仪轨和教习俗,如煨桑、撒风马旗、祭神山、转圣湖等,不但仍在民间存在,也为藏传佛教所采纳。&
早期象雄时期的石刻,有明显的苯教风格,石刻以为主,大多分布在阿里。现在在农村和牧区还可看到一些石刻板,下刻有小蛇、狗等动物,这些供在中或外墙的经石板,主要是用于祭祀死者亡灵,死者早日回到。有的经石板上还刻有一盏小酥油灯,用来指点死者寻找之。佛教盛行以后,一些高僧,留在石上一些,成为信徒的圣迹。明英年间,喀巴的根敦珠巴在后藏大领主桑珠则的资助下,建造了扎什伦布寺。据说他时常坐在暖洋洋的平台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在薄薄的青石片上,刻下一些佛像。信徒得之,即拿去嵌在寺墙上。在甘丹寺外的转经山道,临拉萨河的边,可以看到两座圆石上分别刻有一尊佛像,线条很细,属线刻。据说是当年喀巴在甘丹寺时,在山坡北而坐,心有所悟,随手用指甲在石板上刻下了两尊佛像。
也有说法,辛饶?米沃且是巫师的祖先。现在民间巫师还很活跃。一些农牧民至今有些人生病不去医院,而是请巫师来家里做巫术,跳巫舞。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区的珞巴族“有灵”,山山水水、树木草石皆有特属的。逢上生、老、病、丧、婚嫁和盖房、出猎、耕种、收成等,都要请巫师祭神或杀鸡看肝纹以占卜凶吉。“纽布”就是珞巴族中能与幽灵世界沟通的、亦人亦神的巫师。1985年4月,笔者在米林南伊沟的“纽布”亚崩家,亲眼看了亚崩跳神、做巫术的过程。在院子里,她身披红色毡袍,颈上戴着几串绿松石和小骷髅头项链,轻移步子,喃喃自语,后来还目睹了杀鸡看肝卜卦的全过程。珞巴人极信占卜,家人病了、婚嫁、、开春下种等,都要占卦。杀鸡看肝是珞巴人比较流行的占卜仪式。亚崩先是祭山鬼,将求卦者带来的小鸡,还必须是白鸡,以示和虔诚。用竹刀把小鸡一只只,翻看鸡的肝纹,什么是吉祥的肝纹,只有巫师才知道。
藏东的三岩主要是宁玛,也有原始的苯教。当地有三个大的,分别为察然寺、白日寺、瓦底寺。小的则无具体数目,当地佛教气氛不浓,但巫术却相当流行。三岩的巫师叫“莫玛”。巫师有男有女,平时是农民,但只要穿戴起巫师专有的服饰,就是介于人神鬼之间。至高无上的巫师可以看病,可以预言今年地里该种什么庄稼,可以预言家里的吉凶等。实际上,对巫术的,也反映了人对所生活的高原的依赖。从某种意义讲,巫也是灵魂的寄托,巫是特殊人,他们的神秘,在于可以与神界及鬼界通话,神灵附体,实际上也是普通百姓对一种或渴望的心理暗示。过去,旧每逢重大事情决断,都要通过跳神,请巫师与神鬼沟通,然后神断。包括历世亲政,重大政事、教事务是与否,都要请巫师神断。
苯教是早期的教。古代时,藏民族在漫长的时期里,形成了原始的拜物,这是对以大山、大河、大湖、森林、、风、雪,以及对动物的、依赖和恐惧的心理表现,慢慢形成自然的苯教,有人甚至认为藏族的自称bod(蕃)和苯教的苯即bon字系同源。苯的痕迹已渗透到人的日常生活和之中,至今在还处处可见。
藏东三岩民间创世纪传说是这样的。远古时,来了一个男人,他从太阳落下的赶来一群大山,围在金沙江边,建起自己的家园。他的三个儿子称呼他为“帕罗扎”,帕就是父亲。大儿子吉觉玛,学会了父亲的巫术占卦,他后来成了三岩罗麦人的祖先;憨厚的二儿子加盖邦丹只会种地喂牛,他后来就是三岩雄松人的祖先;三儿子阿盖卡学勇敢好斗,他住在木协,以后就是三岩木协人的祖先。不知过了多少年,帕罗扎死了。儿子们相信帕罗扎的灵魂还在乃布神山上,在阿拉曲果神泉或者是马希果神泉和扎通曲果神泉,儿子们从那清亮的泉水中都可以看到父亲沉思的眼睛。儿子们,孙子们,代代繁衍下去,就叫做了帕族。
许多民族都有创世传说和祖先的传说。汉族关于女娲补天和盘古开天地的传说,分别代表了汉族的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特点。希伯来人早先的十二个部落源于雅各的十二个儿子,雅典人的祖先爱翁将四个儿子分成了雅典最早的四个部落,他们都有父系社会时期共同的特点,即崇父情结。而比如部落的创世传说恰恰相反,没有父亲的影子,却带有明显的母系社会痕迹。但早期同父或同母的几个兄弟各自组成部落,而成为某一氏族血亲集团的发展史倒是相同。无论山地居民的三岩帕族人或是草原居民的比如人,观其社会发展史,有着相互印证的作用。
对英雄最广泛的对象就是格萨尔王。和的传说一样,英雄的祖先一般来自神界,具有人神的特点。格萨尔是远古高原的英雄,是之子,也是传说中的战神,征战四方,降魔伏妖,百姓,无往不胜。在拉萨市西郊,有一座山,山上盖有关帝庙。乾隆时期,福康安带兵进藏,入侵的廓尔喀人,之后,清军在山上盖了小庙关公,清军作战胜利。汉族的关公武艺超群,义薄云天,也有战神之称。藏族人称关公为“汉格萨尔”,可见两个民族在对英雄方面有共同之处。
从格萨尔名字看,就带有浓郁的藏传佛教特点,格萨尔,源自佛教中的梵语,意即“花蕊”,或“精华”;藏语又有雄狮大王之意。格萨尔大王的精魂寄托在黄河上游最大的神山阿尼玛卿。在英雄史诗中,格萨尔王的母亲是龙王之女,龙女某日在梦中与一黄衣老者交合,后来生下格萨尔。那黄衣老者就是阿尼玛卿的。阿尼玛卿山神娶了黄河龙王之女,山神将一把金壶送给女婿做龙女的陪嫁礼。阿尼玛卿山神管辖着黄河源头的地区,也是黄河之神。他从龙王赠送的金壶中抓了一把金沙,丢进河源,黄河水于是变得金黄。山神说,我那些生活在河源的,将永远得到我的,生活富足而美满。尔后,阿尼玛卿又娶了居住在附近一座雪峰上的多吉查姆杰。多吉查姆杰是之女,骑一头十叉犄角公鹿、手持钩命铁钩,她是女战神,与阿尼玛卿正好般配。
半人半神的史诗英雄格萨尔,是与现实相融一体的最典型人物。从他那征讨魔域、霍尔、门域、姜等地的英雄事迹中可以看出,格萨尔是统一雪域众多部落的藏族先祖的,也是收服众多魔怪的生的。他身上有生和松赞干布的双重性格,或者说,格萨尔是之王松赞干布和神界之高僧生合而为一的传说人物。像生一样,格萨尔王一生都忙于降魔伏妖;同时,他的一生也反映了高原部落的兴衰史,征战南北,驰骋雪域高原,正是松赞干布一统吐蕃各部落的缩影。关于格萨尔的唱词传说,目前就搜集了几十部,达100多万行诗,堪称世界最长的英雄史诗。&
吐蕃王朝史上前后有四十二代赞普,其中最显赫的是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和赤热巴巾。藏史上的“吐蕃三贤王”深得百姓的厚爱,许多至今还着三贤王的像。当然,以英雄事迹来说,影响最大的是松赞干布。在藏传佛教的传说中,藏王松赞干布被当做亲临的,就连后来的历代,也当做是观世音的。所以藏族人极观世音:因为他们远祖身上流淌着观世音神圣的血液。
藏族人的最初起源是和动物联系在一起的。据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岩罗刹女爱上了受到贡布日山的猕猴,猕猴遵照的吩咐与女魔交配,生下一群小猴子。小猴们长大后,老猕猴把他们留在山下平坦的草坪玩耍,泽当即藏语“玩耍的草坪”之意。后来,随着猴子的日益增多,当地的水果越来越少,老猕猴从处求得五谷种子播撒于地,来年地里长出庄稼。群猴食粮,毛尾变短,遂变。
有关历史内容的壁画,在拉萨布拉达宫、罗布林卡、扎什伦布寺等地都有描述。桑耶寺“乌孜”大殿中历史的壁画绘于明代,从泽当贡布日山猴子变人开始,到吐蕃兴盛、朗达玛灭佛、萨迦王朝以至帕竹王朝。笔者在布达拉宫和的夏宫罗布林卡也看到一些壁画,内容也是有关人源于猴子变人的传说。
人类各民族在原始社会时期,都有过原始拜物的经历,汉族的之母女娲是蛇身人面,先祖黄帝也是人面蛇身,尾交首上。藏族的祖先源自女魔与猴子,蒙古族认为自己的祖先是人与狼交配而来,土着和美洲印第安人多以动物划分部落,如熊氏、狼氏、袋鼠氏、海狸氏等。对动物的痕迹一直延续到现在,如欧洲王公贵族以狮子等动物为标记的徽号,汉族的十二生肖等等。2003年,笔者曾在噶举派祖寺楚布寺观看隆重的跳神舞。那是保存比较完整的跳神仪式,仪式的整个过程十分漫长。在铿锵有力的鼓钹声中,舞者步履缓慢,气氛庄严。有的舞者身着色彩鲜艳的衣饰,装扮成神、天王;有的舞者头戴牛、羊、鹿、马,装扮成各种动物,跳神的内容就是天王、神降伏后祭祀的过程。
苯重“物”,物,后来的佛重“”,“佛性”。两者反差鲜明。早期多过着游牧生活,牦牛是生活中最不可缺的,既是迁徙的工具,又是生活中肉、奶等必需品的主要供给者。因而,在到处都能体会到高原民族对牦牛的热情,如高山口的牛角,跳神的牦牛舞,牛头人身的神只等。就拿的建筑来说,主要分红白两色,红色代表教,白色代表,民居多为白墙,多是红墙。红白二色正好象征了社会政教合一的特色。再往上追溯,就能找到更多的原因。高原居民有极浓的游牧特性,即便是的农区,也带有半农半牧的色彩。红白色,还因为红白二色正好是游牧民族最不可缺少的两种生活物品的颜色:红色的牛羊肉和白色的牛奶、羊毛、糌粑。
对牦牛的是十分深刻的。先说个寺名:哲热普寺,哲热普即母牛角之意。相传,藏传佛教噶举派大师米拉日巴曾在冈底斯主峰冈仁波齐的一个山洞里,他的将山洞扩大,在外面崖石上加盖有铜质飞檐的屋顶,建起一座,取名“神变寺”。某日,噶藏巴从克什米尔学经回来,到冈仁波齐见,正当大吹他学到的时候,面前的米拉日巴突然消失了。噶藏巴正在奇怪,只听一个声音喊他,“噶藏巴,噶藏巴!”他四下一看,声音从一个牦牛角中传出。再俯身一看,米拉日巴竟变得如米粒一般大小,正端坐在牛角中间呢。噶藏巴,他惭愧地就在附近掘洞,的真谛。的地方就取名“哲热普”。
再说个地名----比如,即母牦牛之意。藏北以前有39个部落,笔者在1990年采访过比如部落最后的头人索朗多吉。他告诉我,比如,藏语意即“母牦牛”。他叙述了比如部落般的传说:“很早以前,一群游荡的野牦牛经过怒江上游峡谷,在一块向阳的坡地上,一头母牦牛疲惫地倒下了。它遗留下的一对牛角在暖暖的太阳下晒了整整三年。有一天,从牛角里滚出了一个拳头大的蛋,一见阳光,蛋就裂开了,出来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孩子,因为他在阳光下迅速长大,就称为‘尼玛学’(藏语尼玛是太阳的意思);接着又滚出一个小一点的蛋,出来的孩子个头也小,就称为‘穷吉学’(藏语穷吉是小的意思);最后滚出的蛋掉下山坡,正巧挂在一株树上,在太阳的下,蛋很快就裂开,出来的孩子称为‘龙举学’(藏语龙举是挂起来的意思)。这三个从蛋里脬化出来的孩子,后来各自成家,成为三个小部落的祖先,再后来,三个小部落合并成了比如”。&
最大的神山冈仁波齐,山体上呈现的九道横向痕迹,正是苯教教义中对世界的解释,即世界的形象就是九叠雍仲,九个相叠的象征世界共有九层。苯认为,冈仁波齐的山神古拉格措,是群山的之王,最早以白牦牛形象降生于冈仁波齐峰顶上,尔后长“哞”一声,消失在茫茫的群山之中。这个山神,后来被生大师收服,成为整个高原的神:牛头人身大金刚。
的农民、牧人和城镇居民,有的生活在重重大山之中,有的生活在江河湖畔,因而藏民族敬仰高山,有山就有神,有江河、湖泊,就有水神。大凡形状奇特、外观雄壮的大山,在都可能是某个神只的居所。每一座神山、每一个神湖都可能是某个神只的魂魄所居之处。千百年来,高原居民自然而然地滋生了对神山和神湖的。&
世界形成之九神山即雅拉香波神山,念青唐古拉神山、库拉日杰神山、诺吉卡瓦桑布神山、阿尼玛卿神山、咬卿顿日神山、岗巴拉杰神山、雷拉居保神山、觉沃月甲神山。由这九座神山组成了世界。山神则被视为是的九大造化神。这九座神山又以前四座为首。
& & [版本一]云南的梅里雪山、的冈仁波齐、青海的阿玛尼卿和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东方卫藏地方的雅拉香波神山,其山神又称斯巴大神雅拉香波,神山所在地是吐蕃最古老的雅隆部落繁衍之地,故被奉为最大神山。他常以一头白如海螺的白牦牛的身形,从嘴里不断喷出雪暴,是一个兽形的神灵。被尊为四大山神之首;
南方库拉卡日神山(库拉岗日神山),山神又叫玛桑凯念固拉哈,他被认为是格萨尔大王的精魂。传说、他居住在一座用宝石和水晶砌成的中。他着白、头戴水晶作的头盔、身穿水晶铠甲,披白色斗篷,身上缀满各色宝石,右手执短矛,左手握一个狼的脑盖骨,座骑是一匹会飞翔的白马。其伴侣夹姆西萨,骑一头绿松石般的野鹿,用珍宝装饰,手牵一头白牦牛;
北方念青唐古拉神山,海拔高6621米。其山神是大念青唐古拉山脉的神,下辖360座山峰,360位部属山神,是掌管冰雹的18雹神之一。在中,他还被认为是财宝的神。他常以三种身相出现,第一种是白身色、身穿白衣,头戴白帽的白神,右手执鞭,左手执一短剑,骑白马;第二种是身着精玉做成的铠甲,缠上黑熊皮,头戴精玉做成有白沃图案的头盔,佩带寒光闪闪的铁剑,面色严肃深沉;第三种着水晶盔甲,挥舞一支白水晶长矛。同时他还以巨蟒和龙蛇的身形出现。
&一、梅里雪山是云南省最高的山峰,位于德钦县东北方10公里处,距中甸县城184公里,这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
13座,最高的是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省的第一高峰。卡瓦博峰藏语为“雪山之神”,传说原是九头十八臂的煞神,后被生大师,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格萨尔王麾下一员骠悍的神将,梅里雪山也由此成了藏传佛教的朝圣地。传说是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神,位居藏区的八大神山之首。在梅里雪山上,从海拔5500米往下延伸至2700米的森林地带,是罕见的低纬度、高海拔的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著名的澜沧江大峡谷位于梅里雪山下,长150公里,从江面到山顶的海拔高差为4734米,蔚为壮观。
太子十三峰,是著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怒山山脉中段梅里雪山,逶迤北来,连绵十三峰。梅里雪山北与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连,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3座,称为太子十三峰。植被茂密,丰富。云杉林森,旁延高原草甸。夏季草甸,格桑花怒放。
缅茨姆峰(神女峰):亭亭玉立,气质若兰,传说是卡瓦格博山神的妃子,海拔6054米。峰顶海拔高达6054.6米,范围30平方公里,积雪终年不化。缅茨姆藏语意为“大海神女”,相传是卡瓦格博的妻子。据说威猛强悍、倜傥风流的卡瓦格博随千佛之子格萨尔大王出征恶罗海国(今印度一带),恶罗海国王出于缓兵之计,佯将美丽无比,艳若云霞的缅茨姆许配给卡瓦格博,不想两人一见钟情,田地无双的威猛与绝世罕见的娇容化为一体,成了风雨与共的伴侣。卡瓦格博因缅茨姆的帮助很快征服了恶罗海国。后来夫妻双双又被格萨尔王派到该河谷地带来统领边地。当地还有一说认为缅茨姆是丽江玉龙雪山之女。缅茨姆峰从不同的侧面看,形状也不相同。从东面观之,峰顶极似一尖削的。从东南面观之,则像一端坐的贵妇人,峰顶俊秀,气态高贵。也许是更偏爱鲜花的缘故吧,大自然将更多的鲜花装扮于神女峰脚下,皑皑雪峰之下就是成片成片的高山杜鹃灌丛,开花之时铺地似锦,更使雪峰分外妖娆。”洛拉争归贡布“(藏语”红脸神峰“)则如一个胆小羞怯的孩子,躲藏在缅茨姆身后。海拔5229米。
2、吉娃仁安(加瓦仁安):藏语意为“五佛之冠”,境内叫“无头峰”。因此山并列地排立着五个扁平而尖削的雪峰,很像戴的五佛冠帽,故名。位于面茨姆峰北侧并与之相连。海拔5470.5米,范围约10平方公里,终年积雪。
4、布迥松阶吾学:海拔6000米,布迥藏语意为“小儿子”,传说其为卡瓦格博和面茨姆所生的儿子。此峰位于五佛冠峰与卡瓦格博之间,气势磅礴。其南、北两个坡面上的大冰瀑布尉为壮观。
乌格冬:又译作“巴乌八蒙”、“巴乌帕崇”:也称“英雄女儿峰”或者“将军峰”(沾迪吾修即玛兵扎拉旺堆也叫将军峰,注意区分),浑圆饱满,摄魄,海拔6000.1米。
6、巴乌八蒙的右侧是帕巴尼顶九焯峰(帕巴乃丁德朵峰):藏语意为“十六尊者峰”,海拔5880米。
9、说拉赞归面布(藏语意为”柏树山上最的红脸厉神“),又叫“布穷松吉吾学”:相传他是卡瓦格博在最北边的一名卫士。藏文中“说”是指柏树,“拉”是指:山,赞归:的神,面布:红。这与山的自然地理特点极为吻合:此山基岩为紫色砂岩,故呈暗紫红色;此山气候复杂多变,夏天时有飞雪,垭口风速甚急;此山的高山灌木丛和冷杉林带生长有大量高山柏灌木和乔木。山峰南侧的说拉垭口,是连接云南德钦和左贡、察隅的交通要道,是有文化蕴意和内涵的“茶马互市”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藏民绕山朝拜太子雪山的“外转”线所必经的最北垭口。每年的夏、秋季节,过往马帮、朝山者、农牧民络绎不绝。海拔5295米。
10、沾迪吾修:又译作“扎堆吾学”、“马兵扎堆吾学”、“玛兵扎拉旺堆”(又叫做“将军峰”、“黑头将军”、“无敌降魔战神”),海拔6365米,藏语意为“无敌降魔战神”。相传他是卡瓦格博在东北方向的一名守护神。
11、奶日顶卡(又译作“乃日丁卡”、“来日贡卡”):海拔6379米,藏语意为“圣山顶”。当地百姓传说他是沾迪吾修脱放在一旁的帽子。
12、粗归腊卡(无首峰):海拔5993米,藏意为圆湖上方的山峰,位于斯恰冰川的冰斗上方,山峰的形状很像踞据的黑熊的爪子。
太子十三峰---最高的卡瓦格博峰,为云南第一高峰。海拔为6740米,是藏传佛教的朝圣地,传说为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神,位居藏龙区八大神山之首,故在当地有“巴何洛登地”的尊号,是康巴藏民膜拜的“神山”。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洛克博士,称卡瓦格博峰是“世界上最美之山”。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身穿白色战袍、头戴银盔、骑着一匹雪白色的高头骏马、腰间挎着一支银色宝剑、脚踏白色长靴的喜马拉雅王太子----卡瓦格博,刚刚辞别了他的父王和珠穆朗玛等五位姐姐,巡游到这四莽大雪山附近,从老远的地方就听到了一位姑娘的优美歌声。他循声找到一位身着洁白的纱裙、长有乌黑发亮的长发和一双明亮而动人的眼睛、得如花似玉般美丽的仙女。她站在高高的山顶上,观赏着左边清清的澜沧江水和右边的怒江之源,美丽的景色使她尽情地歌唱。卡瓦格博和喜马拉雅父王派来他的三位卫士,他们是:吉瓦林安、包乌杜吉和沾迪吾修。卡瓦格博王太子本来要去昆仑山拜会他的叔父,但走到这里却一下子被缅茨姆的美丽给迷住了。他再也无心去更为遥远的昆仑山了,索性就停留在这里不动了。而美丽的缅茨姆也爱上了王太子,他们一见钟情,谁也不想离开谁。可是偏偏卫士长包乌杜吉却因受喜马拉雅老王的嘱托,一定要王太子卡瓦格博继续前进,而卡瓦格博就是不走。包乌杜吉没有办法,于是他让吉瓦林安和沾的吾修两位卫士守护者王太子,他自己跑回王宫去请示老王。老王一听非常生气,他让包乌杜吉赶快回去,告诉太子,不许他和缅茨姆要好,催他快去昆仑山。可王太子不听他的话,于是包乌杜吉便与吉瓦林安两位卫士遵照老王的命令站到缅茨姆与卡瓦格博之间,不让两位恋人在一起,更不许他们接近。老不放心又增派了宫廷的卫士官说拉曾归面布前来查看。可就在这时,吉瓦林安却偷偷地爱上了缅茨姆,而且常常调戏她。卡瓦格博一怒之下举起宝剑便去砍吉瓦林安,吉瓦林安用右手护头,一下子被砍掉了五个手指头。所以直到今天人们再也看不到吉瓦林安的手指头了,而只能看到一直残留有五个断指的手掌。
还有传说,卡瓦格博雪山北段的梅里雪山主峰说拉赞归面布和澜沧江东岸的扎拉雀尼(又叫“粗扎拉雀尼”,海拔米,为白芒雪山、亦作白马雪山主峰)也属“太子十三峰”之列。扎拉雀尼,意为“十二战神”,相传是卡挖格博在东方的十二名卫士。由澜沧江西岸观看,可见从南到北并行排列着12座锯齿状的雪峰,峰峰壮丽,积雪终年不化。
二、阿尼玛卿山脉是昆仑山脉东端北支尾部,N38°48&,E39°24&,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州玛沁县西北部。阿尼玛卿山脉总长28公里,宽约10公里,共有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突兀在莽莽高原,山上冰雪连绵,终年不化,阿尼玛卿主峰“玛卿冈日”由3个海拔6000米以上的峰尖组成,最高峰海拔6282米。“阿尼玛卿”为藏语,其意为“黄河流经的大雪山先祖”。在安多藏语中,“阿尼”为“祖父、祖先”之意,“玛”即指孔雀河、黄河,“卿”为“、雄伟”,也有“神力无比”的含意在里面。可以说,阿尼玛卿被赋予了多重神圣的含意,藏族人民称阿尼玛卿为“博卡瓦间贡”,即九大造化神之一,藏传佛教中座前的最高侍者,在藏族人民的二十一座神雪山中,排行第四,专掌“安多”地区的山河浮沉和沧桑之变,是藏族的救护神。它又与藏族传说的格萨尔王联系在一起,据《英雄诞生》的一个版本说,格萨尔王是阿尼玛卿和龙女果萨拉姆所升,阿尼玛卿山又是格萨尔王寄托灵魂之所。与藏族在青海藏区,经常可以看到阿尼玛卿山神的画像,山神白盔、白甲、白袍,胯下白马,手执银枪,他武艺超群,降魔济贫,拥有无穷的智慧。因此每年都有无数的朝山者跋山涉水、顶风冒雪瞻拜神山,信徒们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绕山礼佛,他们在亘古不变的转经上体验着前世和来生的时空转换,穿过的风雪,他们可以在山神的怀抱里找到美好的家园及通往这个家园的天堂之。他们可以在痛苦的中获得幸福的再生!这就是山的智慧和朝一往无前的动力。
三、冈仁波齐峰通称雪灵山,在普兰县圣湖玛旁雍错以北,是冈底斯山的次高峰,同时也是主峰,海拔6721米;藏语意为“神灵之山”,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印度将其称为“凯拉斯”,国外根据音名译为“Kailas”。冈仁波齐外形有如巨大水晶钻石,四周有八瓣状的群峦护绕,雪峰洁白晶莹,一如圣女。其周围自然风景非常美丽:与藏族人称之为“圣母之山”的纳木那尼峰相距100公里遥遥相望,两峰之间是圣湖玛旁雍错和鬼湖拉昂错。&
在玛旁雍错之北,峰顶四季冰雪覆盖,山峰四壁对称,呈圆冠状,峰顶上空常常白云缭绕,愈发显得神秘莫测。转山一圈距离为51公里,周围有八座。峰形似(藏民称象“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对称。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佛教中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代表着吉祥与护佑)。这个冈底斯圣山是八千界之中的俄摩隆仁或之地,曾诞生八千万贤能并佛法的圣地,是赡部洲的地理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吐蕃和象雄地方土生土长的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波佛教的故乡。
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由冈仁波齐、纳木那尼、玛旁雍错和拉昂错两山两湖组成的地带被藏胞称为“神山圣湖”之地,藏语名为“冈错”。自古以来冈仁波齐和玛旁雍措湖被佛教、印度教、耆教和笨教誉为神山、圣湖,佛教信徒和苯更把它看作是圣地和“世界中心”。它是这些中的“麦加”,到神山朝拜成为他们一生的梦想,而朝拜后则成为他们一生的荣耀。神山冈仁波齐是朝心中的,万千佛的家园。佛教、印度教、耆教和笨教都有围绕象征与的冈仁波齐转山可以洗去的传说,因此转山是来自不同地方朝最常采用的方式。神山、圣湖周围各的林立,古迹众多,还存留着相传是苯佛相争早期,佛教尊者米拉日巴与苯纳若本琼于冈仁波齐时的若干遗迹。&
作为神山的冈仁波齐峰,其地位是世界性的。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往世书》、《冈底斯山海志》等著述中均提及此山。从这些记载推测,人们对于冈仁波齐峰的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冈仁波齐峰同时被藏传佛教、印度教、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它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在梵文中意为“湿婆的天堂”(湿婆为印度神),苯教更是发源于此。每年络绎不绝的,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我国各大藏区的朝圣队伍们,使得这里的神圣意味不断得以体现并加深。&
冈仁波齐峰是世界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峰是多个教中的神山。梵语称为“吉罗娑山”,冈仁波齐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的发源地。相传苯教发源于该山;印度教认为该山为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幸福,也是密勒日巴战胜苯的地方。常年在此处转山的国内外信徒不断。
&&&&印度人称这座山为Kailash,也认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里三位主神中最大、地位最高的湿婆,就住在这里。冈底斯山脉地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大江大河均发源于此。在者的心目中,这些河流与冈仁波齐峰有着神圣的关连。据苯教经典描述:从冈仁波齐而下的一条河,注入玛旁雍错----不可征服的湖泊。在中国的传说中,玛旁雍错是广财龙神居住的地方,此处聚集了的许多珠宝,来此的人,只要绕湖一圈或者在湖中得到一条小鱼活一块石头就算是得到了龙王的赏赐,这些赏赐是十分珍贵的,常常被藏民们视为圣物留存。而在印度的中,玛旁雍错是湿婆大神用形成的湖泊,是他的女儿乌玛沐浴的地方。由于在这里沐浴过身体,这里的湖水也就成为了。每年夏季都有许多的信徒从印度、尼泊尔远道而来,只为来此朝拜沐浴,清洗灵魂的,有的甚至还将带回去,以慰不能来此的人的心灵。传说虽然不尽相同,但玛旁雍错是圣湖却是世所的,不管它能否治愈疾病、能否洗涤灵魂,它都能给到这里来的人们新的希望,这才是它的意义所在。
&四条大河在玛旁雍错发源,流向北、南、东、西四方者四条河流以中的神物命名,被誉为神河。流向东方的是当却藏布----马泉河(中游为雅鲁藏布江,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清澈透明,绿宝石丰富,饮此河之水的人们如良驹一般强壮;流向南方的是马甲藏布----孔雀河(下游为恒河),银沙丰富,饮此河之水的人们如孔雀一般可爱;流向的是朗钦藏布----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深幽沉静,金矿丰富,饮此河之水的人们壮如大象般健康;流向北的森格藏布----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湛蓝静谧,钻石矿藏丰富,饮此之水的人们勇似雄狮。四大河流浩浩荡荡地从这里起步,滋润田地,孕育,温柔的水也为这座雄奇的山增添了几多的柔情。
&&&&狮泉河发源于冈仁波齐风北麓,是一个冰川湖泊,因为源头的地形像一头狮子,有泉水从狮子的口中流出,因而得名。《西游记》里面提到的河,实际上就是狮泉河。狮泉河主要流经藏西北阿里高寒干旱区,虽然水量不是很丰富,但依然是气候干旱、淡水稀少的高原腹地的珍贵水源。它由东南向西北流去,流入印度洋,是印度河的上源。
相传冈仁波齐有四个孩子: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一天,冈仁波齐为了测试四个孩子们的,便让他们分头出发,而自己在印度洋等候他们。四兄弟之中,马泉河能力最大,象泉河、孔雀河是最为勇敢的,狮泉河则是年龄最小、体质最弱的那个。冈仁波齐对马泉河抱以厚望,但却忽视了狮泉河的能力,它一颠簸,历经艰险,用最薄弱的步伐和坚强的意志率先到达了印度洋,成为了胜出者。冈仁波齐不忍西北的人们在高寒的同时还没有干净的水源,就把狮泉河留下来养育藏西北的人们。现在狮泉河流经的线就是当时它赶往印度洋的途径。在藏西北人们的心中,狮泉河不仅是一条让他们的生命得以继续的河,更是一条心灵的河流。
四、尕朵觉沃属玉树州称多县尕朵乡,是玉树人自视为其守护神的千古名山。整个尕朵觉沃是由一系列千姿百态的山峰组成的群山体,主峰海拔5470米,平均海拔4900米。其主峰山势雄伟、险峻,其他山峰则十分象形,奇特的山形似鬼斧神工,造就了无数美丽的传说。尕朵觉沃意为“上康区主神”,它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藏区神山之一,是长江流域众多神山之王,是玉树地区的非凡神山,也是传说中的英雄格萨尔王祭妃的神灵。传说,“尕朵觉沃”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军,他统率着将士们捍卫美丽富饶的“多堆”,使人们安居乐业,人畜两旺。
另有一说:墨尔多山是藏族最古老的教----黑教的神山,嘉绒藏族文化中心,藏区四大神山之一,有之王之称.藏传佛教的里早已对它备至,海拔5105米。
各地因地理自然的不同,各地区还有自己特定的神山,如位于定日境内的护佑人类福寿、财宝和农牧兴旺的喜玛拉雅山脉的五座主峰:
祥寿仙女峰、翠颜仙女峰、贞慧仙女峰、冠咏仙女峰、施仁仙女峰,其中为首的翠颜仙女峰便是高8844.43米,雄踞世界之巅,誉称为万山之首的珠穆朗玛峰,当地人称之为神女峰。五峰的山神均以姿丽俊美、慈祥端庄、温存善良的活生生的女性形象和不同身色的象征意义为造型特征。五位女山神还有着自己的从属神十二丹玛,她们是:多吉贡查玛、多吉亚玛窘、多吉贡都桑、多吉盖吉佐、多吉兼几玛、多吉班吉玉、多吉鲁姆、多吉查姆查、多吉蕃康窘、多吉勉几玛、多吉亚玛赛、多吉苏来玛,她们一般又分成三组或四组。第一组是长着丑脸的黑姑娘,可以为罗刹大魔女;第二组是满脸怒气的红,可以为女夜叉;第三组是洁白美丽、俊俏可爱的白,可以为。此外,还有的为面容平和的绿,可以为轻盈飘动之的。此外喜玛拉雅山脉还有7000米以上山峰88座,8000米以上山峰15座,每座山峰也都有山神驻守,他们形成了喜玛拉雅山系庞大的部属神灵队伍。
在这九大神山之中,坐落在西部阿里地区的冈仁波齐,是所有神山的众山之王。这九大山神在民间又被称为“世界形成之九神”。传说形成之祖有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长大后各奔一方,在青藏高原上建立了九个部落。到松赞干布时期,松赞干布征服了九大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这九个部落都有一座雄伟的雪山,九兄弟去世后,其精魂皆入九座大雪山之中,成为各自部落的山神。&
山多,神山也多,许多大神山是兄弟,如冈仁波齐、念青唐古拉、阿尼玛卿、乃布、苯波山等,而这些神山的山神基本上还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传说中的高僧。拉萨河谷的三座小山布达拉、药王山、磨盘山,分别寄居着、文殊和金刚手的灵魂。在充满色彩的历史中,也有这样一种说法: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是生在的,因而,念青唐古拉山既然是生的精魂寄居之地,当然也是赤松德赞的精魂寄居地,念青唐古拉山神因此成为卫藏地区的大神。藏东横断山区,大山重重,江河纵横,当地的自然也与山、森林、河流、泉水等有关。
&&金沙江畔的三岩人敬奉雄壮险峻的高山为神山,清冷的地下泉水为神水。三岩的三个地方都有当地帕族自己的神山神水。罗麦的神山叫夏日夏,有“阿拉曲果”神泉和“沙马堆龙”神泉;雄松的神山叫“日松”,神泉叫“马希曲果”;木协的神山叫“拉”,神泉叫“扎通曲果。”的神山九兄弟之中,最小最调皮的认为是乃布神山,它就在三岩,是三岩四十七个帕族共同的也是三岩最大的神山。每逢庄重的誓言,还有与外部落发生战争或械斗,男子出征前,都要去阿拉曲果。它在的一条山沟里,泉水终年见不到阳光,弥漫着寒气,一年四季冰冷彻骨,使来到泉边的人无不敛容,至极。木协的拉神山,住着一位好动的山神,在十二生肖年中,山神轮流住在他所管辖的十二座神山上,羊年住在云南的卡嘎波神山,鸡年住在山西的五台山,只有猴年住在拉山。&
冈底斯山脉主峰是冈仁波齐。冈,藏语意为雪;仁波齐,藏语意为宝贝、神圣的。冈仁波齐就是神圣的雪山的意思。的阿里地区,高山重重,草原辽阔,湖泊众多,氧气稀薄,气候寒冷,冰雪风雹。这里的居民自古就对大自然格外。在佛教传入之前,高原居要的还是的原始苯教。因而有无数的神山、圣湖。高原山峦起伏,高山成为第一文化特征,也成为高原民族原始拜物中的第一对象。
& 冈仁波齐不仅是,而且是印度、尼泊尔乃至全世界佛心目中最着名的神山。印度教认为冈仁波齐是和世界的中心。神山上有印度中的“湿婆神殿”,又是佛教传说中十六罗汉之一的“出支罗汉”居住地,常来此处讲经说法。在藏传佛教中,神山又是胜乐金刚的驻锡圣地,山顶有胜乐金刚的宫,五百罗汉在山上凿穴。冈仁波齐之所以成为神山之王,原因是苯认为该处是苯教的诞生地,山下的俄摩隆仁地方是苯教祖师辛饶的出生地,山上是苯教诸神的生活乐园,是该灵魂的所在;而佛认为佛祖释迦牟尼将精魂寄居于这座大雪山;印度则认为帝释天的灵魂寄居于此山上。&
民间另外一个说法与原始拜物的生殖有关。据说,牛首人身的大胜乐金刚,巨大,威猛无比。在冈底斯山区,居住着夜叉、罗刹、阿修罗等二十四个神魔,大金刚分赠给他们二十四个,以提升他们的。但这二十四个神魔却时常,以祭大金刚的。太多,非山神本愿,胜乐金刚一怒之下,把二十四神魔囚闭冈仁波齐山体之中,将二十四个,集为一个巨大无比的,化为冈仁波齐神山的外形,以示的无比威猛。后来,冈仁波齐就成为胜乐金刚的驻锡圣地,山顶有胜乐宫,随行的五百罗汉在山上凿穴。&
冈仁波齐神山的外形传说很多。过往神山,人们可以看到,白雪覆盖的庞大的山体上,有一道明显的梯状痕迹,据说那就是下凡和得道者进入传说中“香巴拉”的。海拔6665米的冈仁波齐外观如一巨大的。埃及的是人工堆砌,而冈仁波齐则纯属自然造化。山巅终年白雪皑皑的冈仁波齐,守护山神也是狮身人面像,藏语叫“森格东钦”。“森格”就是狮子的意思,者又叫做“森格噶莫”,即白色的狮神。高原气候寒冷,没有狮子,虎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带林区,但的教中,为什么有狮子的形象?这与印度的有关。印度气候炎热,狮、虎猛兽很多,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对象,也可以引起人们对力量的。在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石窟中,众多的石刻神像中,不乏狮虎等形象的神像。这种对威猛型动物的,也随佛教在的,而进入的教之中。人们在里都可看到,一些大的法座下的幔布上绣着的图案。在笔者收藏的几十枚铜藏币上,也有狮子的形象。冈仁波齐还是四大江水之源。正北从狮口流出的是狮泉河,它是印度河的源头;东面流出的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而雅鲁藏布江的下游是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直到印度洋;西面流出的象泉河,经印度萨特莱杰河也汇入印度河;南面的孔雀河则是印度最着名的恒河的源头。&
藏东南还有一座大神山就是扎日神山,位于朗县和隆子县之间,当地人称为“扎日萨巴”。不同的是,这是座佛教神山。
远古时期,印度板块从非洲板块分离后,与北方板块碰撞挤压,古特提斯海退出后,青藏高原由此隆起。形成高原众多的湖泊,而且大都是咸水湖。如同神山一样,高原的湖泊基本上也是神湖或称之为圣湖。圣湖大都居住着的神,传说有四大圣湖,一座是冈底斯主峰下的玛旁雍错,一座是念青唐古拉山麓的纳木错,一座是浪卡子县的羊卓雍错,还有一座是加查县的拉莫纳朗错。纳木错的守护是多吉玉珍玛。
拉莫纳错是个不大的湖泊,在却名声很大,是吉祥天女丹玛魂魄居所。丹玛原是古代的战神,以前格萨尔王每次出征都先要祭祀丹玛,后来生进藏时收服了丹玛,令其杀气,做了佛教的神,所以,高僧择选藏传佛教的大,尤其是历代的灵童,更是必去拉莫纳错观湖,以求神示。
在有关神秘的传说中,香巴拉是居住的极乐胜境。通往之门在冈底斯主峰的冈仁波齐上。这座最大的神山,传说也是地球旋转的轴心,全世界都围绕其旋转。谁能接触并控制了地球的轴心,谁就可以世界。
的中心是拉萨,拉萨的中心是八廓街,八廓街的中心是大昭寺,大昭寺的中心则是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如果放大了看,这就是整个的圆心。围绕这个圆心,整个都在旋转。是个基本上整个民族佛教的地区,所有佛一生所向往的就是朝拜拉萨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围绕这个信徒心中的圣殿,条条道都是转经,来自各地的、各民族的信徒,方式不同,或是坐车,或是骑马走,或是用自己的身体丈量大地,三步一,向着这个中心而去。
拉萨有转经道。第一条在大昭寺内,围绕主殿的转经道藏语称为“廊廓”。大昭寺主殿殿内着据说是释迦牟尼时等身制作的佛像,是信徒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在这条转经道上,紧靠殿墙,有一圈数以千计的转经筒。走在“廊廓”,除了虔诚的朝佛者,还有不少来自内地和国外的旅游者,不同肤色的手带着不同的心思和祈愿,拨动铜质的转经筒。
第二条转经道就是围绕整个大昭寺的街道。7世纪时,大昭寺初建成,围绕先是有了一些朝佛者的帐篷,后来,慢慢多了一些经商的人,盖起了房屋,再后来,就逐渐形成了店铺和各种小摊密集的八廓街。这里现在仍然是最具教和商业气氛的老街区,围八廓街走一圈,即朝了佛又可以买到许多东西。走过这条教与、与现实交织的两公里长的“八廓”,就等于走过整个。
第转经道叫“林廓”,这条最长的转经道早先转绕整座拉萨城,由大昭寺、小昭寺、经过老城区,最后绕布达拉宫转一圈。但现今的拉萨城区已有巨大的变化,拉萨城区由50年代初的3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近50平方公里。高低起伏的建筑覆盖了原先的河谷、树林、荒地、湿地和沼泽。扩展的街区早已淹没了早先的转经道。早晨起来,还可以看到络绎不绝的转经者,当然其中以为多。
在的,都可以看到转经筒,有木质的,也有铜质的,大的足有两人来高,小的也有二三十公分。每个经筒里都装了,大都是整部的,用手拨拉,转经筒转一圈,就如同念了一遍。在还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崖壁和巨石上刻有藏文的六字,在山口、草原、旁放置许多刻了六字的石块,表达对的。
在,比较常见的就是转神山圣湖活动。有祈求就去转神山,祈求神山力量,所有的避灾免祸。转山的人要在山道旁的树枝上,挂上经幡或是哈达,白羊毛、黑牛毛也可以,上撒上一些自家种的青稞粒。转一圈神山或神湖,如同念了多年。最盛大的转神山活动,就是马年转冈仁波齐。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属马,其魂魄居于冈仁波齐,因而这座的神山之王也是属马。围绕神山走一圈,要大约三天时间。最大的转圣湖活动是羊年到纳木错转湖,围绕圣湖走一圈,大约需十天。转神山的日子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藏区,乃至印度、尼泊尔、不丹的信徒,千里迢迢,从四面八方汇集神山下。加之一些国内外旅游者,也赶赴冈仁波齐凑热闹,以往鲜有人迹的神山,一时间万人齐聚,场面十分壮观。纳木错湖属羊,羊年时,周游四方的湖神就回到纳木错湖,接受并赐福于转湖的信徒。还有,因为念青唐古拉山神和纳木错湖的湖神是夫妻,念青唐古拉山神在羊年也要赶到纳木错湖与妻子。
藏族都佛教,而佛教中很重要的是三宝。没有三宝,再大也没有影响。三宝即佛(佛像)、法()、僧(的僧人),有了这三宝,佛教才有了生命力。因而藏族信徒对三宝是十分的。
在苯教中,苯波认为世界有三重:天、地、地下。天,生活着神;地,生活着人和牲畜;地下,生活着鬼。神和鬼可以随意往来。繁杂的神系中,大体分为三类:居住在天上为“赞”神,吐蕃第一代赞普就是拉着一条绳索从天上下来,雪域高原。“赞普”,藏语就是之子意思。居住于地面的为“年”神,居住地下的为“鲁”神,因水来自地下,鲁也是龙神。正因为如此,“三”这个数字在最吉祥。而的人的生命要在“三界”,一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二是界、地上人界、地下鬼界。在民居的屋檐下有香布,大多是白底红蓝黄三色。藏传佛教中有“三世佛”的概念,即:过去佛(燃灯佛)、未来佛(佛)和佛(释迦佛)。
在,反映教生活最紧密联系的就是六字。这也是佛教与本土教结合的一大特色。早期的苯教,体现高原居民的拜物,而且绝大多数农人牧民没有文化或文化水平极低,繁杂的佛教经典很难推广,将庞大的佛教理论体系简化为六字,深入,人人皆可颂之,所以很快得到推广普及。这可能是世界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明最佳结合的典范。我们在的每个地方,几乎都听得到者口中念颂这六个字。同时,无论在山村乡野、草原湖畔、山口旁,还是大小,人们都能看到许多刻字石板。大多刻着藏传佛教的六字,口语念就是:?、嘛、呢、叭、咪、哞。同样,在经幡最常见,这些五颜六色的布片上,印着一些佛、神、像,印的最多的还是那六字。这六个字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解释为:哦,里的宝石!
据说,在佛面前发下慈悲愿,到指点,,六字就是亲口吐露的佛教最核心、最崇高的咒语。一千多年以前,吐蕃大臣吞米?桑布扎从印度学习归来,在拉萨北郊一座小里,根据梵文创造了藏文字,并把六字献给赞普松赞干布。其含意是深远的:由于从佛教传入高原开始,佛教的人就把历代藏王当做,而松赞干布就是的。这六个字从此成为高原上最常见的文字和最常听见的声音。自从1653年清顺治册封五世为“西天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确定了在的政教地位,成为事实上的“之王”,以至于后来把也当做那颗里的宝石。
念的六字,每个音节,都表示一个祈愿。反反复复念六字,即是向祝福,同时也感受人们的慈悲,可以脱离六道,可以六种烦恼,可以获得六种智慧,可以修得六行般若,可以证得六大佛身,等等,其奥妙无穷。而在现实生活中,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得到一种心理的愉悦和的慰藉。
所有的外的墙上几乎都画有六道的壁画。藏传佛教认为,生命的随时可亡,但灵魂不死,往来。藏传佛教认为,世界分为三个层次:天界,住的地方;人界,人和其他生命住的地方;非天界,鬼怪、龙王和精灵住的地方。在这“三界”中,又存在着六道,即:、阿修罗道、、畜牲道、饿鬼道、道。所有的生命都在这六道中,一个人一生或是,都有,积善,可能来生到或;多端,也许来生为鬼,或是畜牲。只有,修持得道,才可以跳出六道。
冈仁波齐的山神大胜乐金刚,是藏传佛教中的大神,胜乐金刚身躯驻锡冈仁波齐,声音在定日的拉钦山,意志在山南的扎日山。佛教讲究身、语、意。佛教之佛像为身,为语,僧人为意,有此三宝才算真正之。有三个分别管理着胜乐金刚的身、语、意。冈仁波齐的森格东钦(狮身人面)管其身,珠穆朗玛峰下定日境内有座拉钦山,拉钦山神达东查姆(虎身人面)管其语,山南扎日山的山神帕巴拉姆(亥首人身)管其意。藏传佛教的信徒朝拜胜乐金刚,都要想法转这三座山,三座山都转过了,才算真正朝拜了胜乐金刚。人最常说的“松竹骨”,也就是数字三六九,有数字巨大之意。在人们娱乐玩耍时,如打藏牌时,经常能听到这个喊声很洪亮的祈愿声。
& &经过千余年历史,藏传佛教林立,其主要原因笔者以为一是传承方式有差异,与地方原始教不同的结合而拥有各自的神;二是元以来政教合一的特点,即教深深地渗透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生活、文化活动之中,地方的支持和介入的力量大小,深刻影响到不同的发展及。
在此消彼长之中,藏传佛教形成了四个较大的派别:格鲁派、噶举派、宁玛派、萨迦派。用通俗的叫法来说,格鲁派因头戴高大的黄冠,又称为“黄教”;噶举派僧人因穿白衣,被称作“白教”;宁玛派僧人因戴红帽着红衣,俗称“红教”;萨迦派的外墙上涂有象征文殊、和金刚手的红、白、黑三种色彩,故称该派为“花教”。
较早由印度进藏佛教的是生和阿底峡大师。他们在佛教过程中都遇到了地方原始教和支持这些教的地方的阻力和。聪明的是,生和阿底峡都吸收了高原原始苯教的成分,将苯教的神只,收为佛教的神,并大量采用苯教的教活动形式,因而使藏传佛教有了与外地佛教较大区别,形成独具一格的教特色。形式上体现了苯教的特点,内容上主要是印度西传佛教的经典。
佛教大约在唐时,即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进入了。松赞干布迎娶尼婆罗赤尊公主和大唐文成公主后修建大小昭寺,分别赤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和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767年,赤松德赞派人从印度和乌仗那请来佛教大师寂护、生,在雅鲁藏布江边修建了第一座佛教桑耶寺,同时也许多年轻的贵族子弟剃度入寺,跟随印度、汉地来的僧人翻译和学习,其中七个青年成为藏传佛教历史上最着名的“七觉士”,佛教开始在高原。吐蕃后期由于阶层对佛教十分,当时明令七户百姓供养一名僧人,僧人在社会上待遇很高,开始干政,成为特殊的阶层。后来,由于最后一代吐蕃王朗达玛的拆寺、毁经、僧人的灭佛行动,导致僧侣阶层一些贵族,吐蕃王朝。
大概在1073年,宋神时,后藏有名的大贵族昆氏家族创立了萨迦派。这个家族原来是吐蕃王朝时期的一个大臣,昆氏家庭的第七代昆?贡觉吉布选中了阿底峡大师曾预言要兴佛的山地,在北岸形如卧象的这片山坡上,盖起了萨迦北寺。寺之所以取名萨迦,是因为这片山的土质呈灰白色状,藏语“萨迦”意即灰白土。萨迦寺因地而得名。萨迦派吸纳了原始苯教的一些特点,注重密传,个人讲究练气养神。
第一个在获得权的藏传佛教也是萨迦派。1247年,萨迦派高僧贡嘎坚赞带侄儿八思巴到甘肃凉州,与蒙古王公阔端商谈归顺蒙古的事宜。自此,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元中央将划为十三万户,清查户口,设立驿站并驻扎军队,萨迦派由于中央的扶持并授权管理整个地方事务,成为最有的,第一个政教合一制度也由此而发端,后来,被忽必烈封为国师和萨迦的萨迦派首领八思巴,还为蒙古人创造了八思巴蒙古文。现在,具有元代城堡建筑风格的萨迦南寺仍然保存完好。寺里藏有元以来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各个时期、各种版本的就达数万余册。
噶举派的形成大约与萨迦派同时期。僧人玛尔巴到印度学习密法回来,创立了噶举派。噶举,即口传之意,注重密法,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这个内部的分支最多,十分繁杂,主要分为塔布噶举和香巴噶举两派,塔布噶举的支派又有四大八小,其中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有噶玛噶举、帕竹噶举等。
噶举派神秘色彩浓厚,有相当浓厚的“巫”成分。如,自闭,吃草饮水,法术等。早期大多是苦行僧。现在在最有影响的是噶玛噶举派,其讲究繁文缛节已与格鲁不相上下。目前该派首领已传至第十七世噶玛巴。
噶玛噶举是噶举的一个支派,由于其他支派日渐衰落,噶玛噶举在元明清三朝均很得势,多次被召见,封过“大宝”、“大国师”等称号。1354年,元顺帝时,帕竹万户绛曲坚赞起兵当时已势微的萨迦王朝,建立了帕竹。绛曲坚赞专门派人进京向元顺帝请封。元顺帝为稳定局势,没有追究他萨迦王朝的原由,当即册封强曲坚赞为“大司徒”,令其接替萨迦掌管地方事务。这是第二个以为主、并以政教制度的地方。
格鲁派兴起于明末清初之际,在清中央朝廷和蒙古王公的大力支持下,逐步掌握政教,噶玛噶举便成为在藏区仅有教色彩的一个了。当然,昔日显赫的政教地位使该在群众中仍有较高威信。
在藏传佛教中,宁玛派历史最为悠久,苯教色彩也最为浓厚,苯教的传统仪轨保留较多。宁玛,藏语意为“古老”。宁玛僧人自称是佛教大师生的嫡传,代代相传生大师的心法和教义。在生从印度传佛教到高原的过程中,传说收服了苯教神只。生在佛教,大都是独自一人行走在雪域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与各种苯、巫师、神汉辩经。他的经历,充满了神秘色彩。因而,宁玛僧人讲究独来独往,精修显密两。该派也不多,多是由或家族人代代相传生教义,以个人悟道为主,可以在寺里学习,可以在家里的经室独自;也可以娶妻生子,既耕种放牧,又在乡村牧区为人打卦、占卜、祈福、驱灾等,有很重的“巫”的成分。
生在佛教,早期遇到地方的阻力很大,在与地方原始教交往中,生埋藏了许多经典,藏传佛教称之为“伏藏”,所以宁玛派僧人以发掘伏藏为己任。宁玛派的传承也就是以伏藏的解读为主。对伏藏解读以“经典伏藏”和“心解伏藏”为主。经典伏藏,就是生大师所埋藏经典发掘出来后的解读传承;心解伏藏,就是代代口传伏藏,没有经典印证。说神秘一点,就是佛教经典,有些是被上辈高僧埋藏起来,后人寻找出来后,可以潜心解读考证;而更多的佛教教义是伏藏在心中的,需要在独自时,冥思苦想,豁然开释,悟得真谛。这与内地的佛教禅流派的,有所相同。笔者理解,与萨迦、噶举、格鲁等大有皇家、王室、贵族等护佑不一样,宁玛派就如同藏传佛教的禅,个人的悟力,决定了个人的修为。这个派别和其他热衷于与交往的流派不一样,既不与显贵交往,也疏远其他藏传佛教流派,颇有些清高。
本来生主持修建的桑耶寺应算是宁玛派的主寺,但由于这是高原第一座佛教,有吐蕃王朝赞普的支持,既是寺,又是院,后来成为藏传佛教各共同的。现在宁玛派最着名的是建于16世纪的敏珠林寺,在山南地区的扎囊县。这个以研究天文历算和藏医而着名。
佛教出自印度,但却在其他地区发扬光大。南传一支传到了南亚诸国,以泰国、缅甸、老挝为盛;北传一支在汉魏时期传到了中国中原地区,唐代兴盛,成就汉传佛教之势;北传另一支越过喜马拉雅山,来到高原,很快融入进当地大自然的之中。
格鲁派在藏传佛教各中形成最晚,但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最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支持。教恃政而兴,政因教而立。发端于元代的萨迦派的政教合一制度,到格鲁派兴盛时,因直接受到皇室支持而达到比较完备的程度。格鲁,藏语原意为“善规”,要求僧人循序渐进学习佛法,。14到15世纪期间,一些的僧人沉溺,追求,不遵寺规,不守,有些人还敛物。青海一个年轻的僧人喀巴到拉萨等地求经,目睹这些佛门伤风败俗之事,提出僧人要遵守,回归佛教正。他从学习方法和组织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教。1409年,喀巴在拉萨发起传昭大,对广大僧俗讲经说法,接着,他和他的又在当地贵族的支持下,先后创办了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这三大寺标志着格鲁派正式形成。
喀巴认为为佛教之本,守戒也就是僧人之本,僧人所作为,要依律而行,循序渐进,先学显而后学密各法。喀巴对的严格要求成为格鲁派后来遵循的:因明学学习五年,般若四年,中观两年,俱舍四年,一年。经历了16年学习过程的僧人,就基本掌握了《甘珠尔》和《丹珠尔》。学完之后,可以在传昭上参加辩经,通过考试获取最高学位----格西。
格鲁派最高教是和,这两大系统成为藏传佛教的一大特点。藏传佛教早在元时就有了现象。最后形成制度是在清乾隆时期。1578年,喀巴的第三代索南嘉措在青海传教,遇上崇教的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俺答汗敬仰索南嘉措的知识和才华,尊为,封赠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这是多民族语言的结合。其中“圣识一切”是汉语,“瓦齐尔”是梵文,意为金刚手;“”是蒙语,意为“大海”;“”是藏语,意为“”。有了这个尊称,由此向上追认前两代喀巴的为一、二世,索南嘉措成为三世。这就是称谓的最初由来。公元1653年,五世进京朝觐,清朝顺治帝又赐五世封号“西天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从此这一系统的称谓才被确定下来。也正是清王朝的册封和处理政教事务的,才使得以前在仅有教上崇高地位的,获得的。乾隆时期,制定了钦定治藏二十九章程的法律性文件,从根本上完善了大从金瓶掣签到中央批准认定的制度。
喀巴进行教,创立格鲁,本意是佛教,将藏传佛教回归佛教经典,僧人远离和,,潜心学经。但格鲁派为清皇室和地方大领主出于需要而倚重,格鲁派集权、神权、于一身,该派首领几乎都深深地介入到之中,其后来的发展,恐怕是喀巴大师始料未及的。
额尔德尼被认为是光佛的。1645年,驻扎青海的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向第四世罗桑确吉坚赞封赠“博克多”。这个封号也是多民族语言的组合:“班”字是梵文“班智达”,意为通晓“因明五学”的智者;“禅”字是藏文“禅波”的缩写,意为“大师”;“博克多”是蒙语,意为“睿知英武的人物”。从藏传佛教来讲,与地位一样,但没有的政务权,仅在管理后藏日喀则的政务,影响力相对要小。1713年,清朝康熙帝又封赐五世罗桑益西为“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是满语,意为“宝贝”。额尔德尼为第十一世,1995年经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金瓶掣签、中央批准认定后,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正式坐床。
是以藏族为主的民族自治区,但生活着汉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如回族、门巴族、珞巴族、察隅?人、中尼边境区的夏尔巴人等。藏民族大多数佛教,但也不是单一佛教的地区。拉萨有大小清真寺,伊斯兰信徒有好几千人,藏东芒康县的纳西族乡盐井有天主,信徒近千人。拉萨还有关帝庙,乾隆时由驻扎的清军修建。甚至还有一些普通百姓不。
一千多年来,佛教对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元朝开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由某一的担任,各级中也都有一批僧官。这种政教合一的制度,断断续续了700年,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以前,实行的是封建农奴制度,由占人口不到5%的官家、贵族和上层僧侣集团构成的三大领主,占有95%以上的土地、牲畜和财富,其中仅集团就占有36%以上的土地、牲畜和财富。各地有大、小2700多座,僧尼近12万人。大批僧尼不参加生产劳动,又不允许结婚生育,造成了生产力衰退,人口不断下降。解放前,是最好的建筑,一座座巍峨壮观,五光十色,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成为极少数人享受的居所。内的雕塑、壁画和各类装饰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各大还保存着大量的以及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医学、天文历算等方面的各类典籍,既是教活动的场所,也是过去文化的荟萃之地。古代的文化艺术,大都与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和平解放开始,教政策就得到贯彻执行。当然,“”时期是个例外,因为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灾难,自然不能幸免。那时,和全国各地一样,的教场所和中的教政策受到严重。后,教政策得到落实。1983年,创办了院,在开办了中国藏语系高级院。藏传佛教的各种传统活动和仪式都能按正常开展,凡是遵规守法的教活动都得到。尤其是近十来年,中央先后拨巨资用于着名如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桑耶寺和拉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的维修。
总之,佛教与本土教整合的结果,佛教占了上风,苯教成了佛教的附庸,而二者的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和魅力的藏传佛教。从本质上说,教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土化了的藏传佛教现在已深深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中,通过对这种高原人独特的泛神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多地了解的历史和文化,了解高原民族的性格特点和世界。
延伸相关词: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倒追小伙被当保姆,陆贞传奇演员表,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莫小棋三级,保拉的诱惑,李慧珍老公,luciano rivarola,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当狗爱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