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老北京民间习俗大年初六送穷神 浅谈记忆里的花会十三档

※发布时间:2021-3-9 9:59:2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原标题:老北京民间习俗大年初六送穷神 浅谈记忆里的花会十三档 今儿是大年初六,在老北京大年初六这天,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儿 大年初六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按照老北京的传统习俗,这一天也是送穷的日子,所谓送穷,说白了就祭送穷鬼或者说是穷神,在唐朝的时候,老

  大年初六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按照老北京的传统习俗,这一天也是送穷的日子,所谓送穷,说白了就祭送穷鬼或者说是穷神,在唐朝的时候,老北京就有送穷鬼这一说,到了明清之后穷鬼变成了穷神

  而老北京人所谓的穷神说的正是上古帝王颛顼的儿子,因为他长得身材矮小,就喜欢穿些破衣烂衫,还见天儿都吃稀饭,大伙儿都管他叫穷子后来这位穷子在正月初六这天去世了,于是每年的正月初六就变成了送穷的日子了

  而老北京人送穷极具讲究,法子也特别多,根据老礼儿,在这一天咱们得在家扫扫地,擦擦柜子,清理一下厕所,把过年期间积存的垃圾都给归置好了倒出去,有不要的破衣烂衫搁过去老北京都得烧掉

  如果说腊月二十四的扫房算是大扫除的话,那么正月初六这一天套用这个概念应该算是断舍离了,也就是把没用的东西都给清理掉

  过去老北京庙会上还会有扭秧歌,耍中幡,舞狮子表演,老北京人对此都称之为是花会,这是一种非常庄严的仪式,都得把看家的本事使出来,这样才能显得自个儿真诚,等等一系列表演全称叫做走会十三档

  也就是后来北京人常说的花会十三档,除了大伙儿都知道的五种,还有老北京石锁,杠子,秧歌,旱船,吵子,天平等等加起来一共十三种,这些表演都是为了庙会而生的,自打庙会诞生的那天起,这些表演就出现了

  这都是当年的老北京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敬神之情自编自演出来的,凡是有这些表演的庙会才堪称为是正的老北京庙会,所以京城里的各大庙会当年都抢着演,其实咱们常见的庙会上的表演都和当年的本职工作有关

  秧歌是专门为进香设置的,表现的是到庙会上参与祭祀的老百姓,旱船象征的是从水为运粮食的人和船,小车儿会代表的是从旱为运粮食的,言外之意这些表演再现的就是好几百年前老北京人赶庙会的景儿

  而这扭秧歌体现的就是咱北京人逛庙会的那股子高兴劲儿,用现如今的说法就是秀秀出本色,不过每一场表演往往背后都有一出大戏,在延庆区旱船就特别有讲究,比方说传统的一出戏《白蛇传》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

  在延庆,旱船从正月里就开始扭,一直要到十五看花灯,因为晚上这一出儿是必不可少的,延庆的旱船还有个共同的特点,也就是四字,快,稳,漂,转,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这个稳字儿,老北京人都知道,以前的船都是木头架子做的,足足有五六十斤

  跑起来带上风就得将近百十来斤,现在船虽然改良了,但也也得有二梦见杀人不见血三十斤,可惜在表演的时候船帷子把演员们的腿脚挡了个严实,让人很难看清楚快,稳,漂,转的绝活儿

  老北京的秧歌有两种,一种是在地上跳的,一种则是要踩着高跷舞的,高跷的历史久远,是古代百戏当中的一种技术表演,逢年过节各种民间花会,肯定少不了高跷秧歌,看的就是站在高跷上耍出来的绝活儿,他们脚下的高跷到底应该有多高也特别讲究

  在顺义区大胡营村就有一支极有特色的秧歌队,一共有四种高跷,高度不一,矮跷是的时候用的, 的有一米五,奥运会上踩的就是这种高跷,高跷的两根木头还一个名字叫侠客木说白了意思就是他们能够飞檐走壁

  而木指的是梁山泊聚义厅前的十二棍栅栏,也有的说他们脚踩的来源于庙前的一排栏杆儿,不过高跷并不是水泊梁山上发明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据《列子说符记载》就有明确说明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玩儿高跷了,锣鼓点儿一响,脚踩着高跷的演员们神气劲儿就来了,动作也有很多叫法,比方说武扇,卖豆儿,醉鬼,傻丫头,这些动作都需要跷硬,跷硬的意思就是您这功夫得过硬,技巧高超

  果不其然,老北京玩儿高跷的都会用特技眼球儿,从背后一只跷腿儿的叫背剑,从前边把跷腿儿揽在怀里的叫抱月,而五个人连成一串儿的叫拉骆驼,一时间看得人眼花缭乱,,其实高跷也分文跷和武跷

  武跷重技巧,以上说的都是武跷里的绝活儿,而文跷重表演看扮相儿,大胡营高跷算得上是文武兼备,因为其中有很多都是京剧里的扮相儿,各有各的戏份儿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