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8年阿瑟•文特在伦敦奥运会上为牙买加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以来,牙买加短跑上英雄式人才便不断闪现,时至今日,已可谓不胜枚举。其中,尤以上世纪中期的赫伯特•麦肯利(三破男子400米世界纪录)和当代阿萨法·鲍威尔(两破男子100米世界纪录)、坎贝尔·布朗(两获得奥运会女子200米金牌)、尤塞恩·博尔特(三破男子100米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两破200米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谢莉·安·弗雷泽(两获奥运会女子100米金牌)、伊莱恩·汤普森(包揽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200米金牌)等几人,在短跑项目上的战绩最为突出。甚至于近些年牙买加国家代表团参加奥运会,几乎90%的选手都是田径运动员,其中又以短跑为主。
对于牙买加“飞人”们的不断出现,有归之于客观,一是牙买加天赋异禀,肌肉纤维中Actinen A的比例夸张地超出其他地区的人40%,且“骨骼精奇”,适合奔跑;二是自然对于短跑来说特别有利,热带雨林气候并有黄山药等特殊食物。但更多人认为,天赋对于个人突出表现来说,或许是有决定性作用,但整个国家在这方面人才济济、能人辈出,则必定是国家、国人在该方面上有着世所不及的主观能动因素。
首先,从层面,一是牙买加人对以跑步为主的体育运动极其热衷。牙买加人从小跑得快的前辈,将跑步当作极大乐趣,“无数孩子渴望成为短跑天才”。二是当牙买加人有了在理想上可以的英雄式先辈,便在短跑上获得了与生俱来的骄傲、自信和,产生了短跑上的文化自信和道自信,由此进一步促使牙买加人为了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
其次,从国家层面,牙买加有着因势利导的铸强。基于基础,一是逐渐形成了庞大而成熟的选人、育人体系。1910年起所有中学举行体育联赛,获得冠军的学生发给学金,这一联赛逐渐成赛事。牙买加每年约有260个田径队、8万多人参加近20种各级比赛,由此了人才的源源不断。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很好的“田径摇篮”,比如牙买加科技大学;成长了很好的俱乐部,比如谢莉·安·弗雷泽曾加入的金斯顿MVP田径俱乐部。二是实行“惜才政策”。“肥水不流外人田”,凡是留在国内的选手,都能得到和移民欧美国家的“田径移民”运动员一样的优厚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