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独家述评 传递医学人文医者的担当

※发布时间:2018-10-26 20:16:50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今天是首个“中国医师节”,这不仅是是一个节日,还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和深远的意义。希波克拉底曾说,“医生有三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医疗技术是有限的,但医师对患者的关爱是无限的。正在龙美术馆举行的“近代中国医学人文历史大展”中,策展人通过一件件展品,让我们医者的担当,传递医学的人文。

  “当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我们在研究什么?”此次展览策展人,也是上海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杨震说,近年来通过搜集相关史料,我们发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的一些医院已经针对的“三长一短”现象(即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而采取一系列办法,有些堪称中国最早的“移动支付和移动挂号”,也有我们现在正在沿用的诊疗方式。

  “又如,在上世纪40年代的药房,已经普遍设有‘接方送药部’无异于当下医改之‘医药分家’。”杨震说,“‘接方送药’同时展现了中国最早的‘医疗互联网思维’。”

  杨震坦言,现在“医改”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前人也曾面对。前人的很多思考与举措,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历史,重新重视人文,前人遗留的经验我们必须去知道、去了解。

  “在我们这次的展览中,有一本中国医学伦理学先导、上海医师学会宋国宾医生,编写的这本《医师信条十讲》。” 杨震说,当时的医师信条十讲中的第二讲“不无故应诊,不歧视贫苦阶级”和第八讲“应辅助贫苦病人”都提到了扶助贫苦病人,“历史告诉我们,我们的前辈自身是付出了极大努力和情怀的,真正的医学人文其实蕴含了比医学更加深刻的东西。”

  杨震表示,医学的发展需要人文关怀,医学要跟人文相结合,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有文化、有教、有艺术,“我们这次展览中,有一本《约翰年刊》,这是时期上海大学每年的刊物,他们每年都会出一本,每本年刊里面都有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当时医学院的学生们有着丰富的兴趣爱好,比如他们创作漫画。接受艺术熏陶,学校的校徽以及毕业戒指,都体现了人文艺术的完美结合。”

  “此次展览中还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展品,1919年,沈阳盛京施医院的优待券。此券背面写明,持券的患者‘至院就诊,无论何时敝院必竭诚招待不收特别诊费’。2013年,有人拿了一张这种的券,到如今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看病。他们医院当时就了,最后研究决定给予减免费用。” 杨震说,“真正的医学人文是让大家兴趣激发起来之后,深思医疗到底要干什么。”

  一碗面拐到美艳妻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