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经济地理学可为区域规划提供学术支撑

※发布时间:2017-11-23 21:57:0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核心提示】我国经济地理学作为一门较年轻的现代人文地理学科,是由“以任务带学科”发展而来的,在研究实践中以中国城市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为导向,近年来在资源承载力评价、城镇化的资源效应、产业转型与碳排放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为国家重大地域规划研制和战略咨询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本报讯(记者朱羿 实习记者吴强)7月13—14日,“2013年经济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济大学等科研机构及高校的近百位经济学、地理学专家学者与会。

  会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地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创新、全球资源利用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与区际关系、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相互关系的学科。表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特点是,加强社会观点、经济观点和生态观点综合研究,把协调人类活动和地理的关系看作中心任务。

  中国经济地理学首先是从实践导入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卫东说,我国经济地理学作为一门较年轻的现代人文地理学科,是由“以任务带学科”发展而来的,在研究实践中以中国城市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为导向,近年来在资源承载力评价、城镇化的资源效应、产业转型与碳排放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为国家重大地域规划研制和战略咨询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与会专家认为,党的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这为以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为内容的经济地理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与发展机遇。

  就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认为,城镇化建设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关,建设生态文明型、友好型城镇应该是我国进行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在城镇化建设中,我们应摆脱城市发展仅仅为工业提供载体的思,树立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维。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面对的问题、任务与发展径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在全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成为热议的话题。

  对此,来自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的石忆邵教授表示,一方面,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城市发展考核机制,如提高企业项目准入门槛、调整城市功能等;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与服务业为载体的新型生态产业,在“产业升级、城市升值、文化、民生改善”中,落实生态文明举措。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刚表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不同的空间规划,应通过差异化的发展模式来实现全国各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就西部地区而言,发展生态文明要在重视文化独特性和生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通过生态补偿等方式解决区域中因为生态而造成的经济发展滞后问题。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科学学院副院长白永平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着力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提供科学的法律保障和社会基础。

  研讨会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科学学院、大学资源学院及地理学会承办。

  推荐: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