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钱颖一浙大演讲 :关注教育的今天就是关注经济的明天

※发布时间:2017-8-21 15:02:57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我是经济学者,不是教育学家,但最近10多年来,在本职工作的上,我一直以经济学者的身份推动教育领域的——因为关注教育的今天,就是关注经济的明天。”

  说这番话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26日,钱颖一带着自己的新书《大学的》来到浙江大学,与浙大副校长罗卫东教授、浙大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姚先国教授等师生交流,聚焦的话题是:中国大学教育的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大学的》由《第一卷·学校篇》与《第二卷·学院篇》组成,共收录钱颖一的文章和讲线万字。用钱颖一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本“思行合一”的书:既包含对中国教育的思想、思考和思;又是“用行动写成的书”,因为书中的许多不只是想法,而已经是经管学院的教育实践。

  钱颖一自2016年起担任经管学院院长。有报道称,从那时至今,他没有带过一个博士生,没有申请过一笔科研经费,也没有主持过一个自己的研究中心,把所有精力用在了办学上。

  以经济学者出身而如此致力于思考和解决教育问题,钱颖一认为自己的理由是充分的。他说:“经济的竞争最终是创新的竞争,创新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最终就是教育的竞争。”同时,敏锐的经济学视角和参与中国经济的经验对他很有帮助,用经济学的思维模式来为当前中国教育找办法,钱颖一得到不少独特的收获。

  “比如收在第一卷第一章的《中国教育问题中的“均值”与“方差”》一文,很广,得到了很多专家的呼应。”钱颖一说,自己用经济学中常见的两个概念——“均值”和“方差”来刻画中国高等教育,认为中国大学生均值高,但方差小,也就是说平均水平高,但拔尖、创新人才少。钱颖一认为,这是用更加准确的术语阐述了“钱学森之问”,以及有些专家曾说的“有高原、无高峰”现象。“这篇文章在2015年发表后,杨振宁先生读过,他表示赞同这个‘均值’与‘方差’的说法。”

  “均值高、方差小,这对创新不是好事。”在浙大的演讲中,钱颖一更多地关注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在上周,钱颖一和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围绕“全球化新下的创新”展开对话;他还曾和扎克伯格等多位硅谷大咖交流过,“很容易发现,创新人物的思维能力与众不同”。他由此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许多事实,而在于训练大脑思考。

  钱颖一认为,中国教育长期存在的一大弊端就是只重视知识获取,而忽视学生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考试考得好,不代表会思考、会创新。”要想保持“均值”、拉大“方差”,离不开思维能力。钱颖一说,着眼于此,他在经管学院提出了通识教育、个性发展的;把过去单一的知识获取一个维度,拓展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获取3个维度。

  “这些体现在我们教育实践的许多方面。”钱颖一说,“举例来说,在课程设计上,经管学院有一门独特课程,叫‘评判性思考与推理’,英文缩写为CTMR。”正如课程名称所示,这门课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很受欢迎。钱颖一曾听到学生交谈时说“对这个问题你CTMR过没有”,“那感觉就像用‘百度’、‘谷歌’这样的品牌代替了‘搜索’这个动词一样,我感到很欣慰。”钱颖一说。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