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0年第3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发布时间:2020-10-29 14:31:3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从创刊至今30多年来,《农村经济》始终紧随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不断调整办刊思,朝着“集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于一身的农村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一流期刊”迈进。一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农村经济》几经扩版,增大刊发文章容量,在保留精品栏目的基础上不断对期刊栏目进行重大调整,以更好地突出研究的重大性、理论性、政策性特征。如约请国内知名专家来稿的“专家视点”,反映党和重大政策调整的“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反映突出事件的“灾后重建研究”及为中青年学者提供平台的“博士硕士论坛”等栏目均具有鲜明特点和强烈针对性。二是瞄准研究前沿,组织高质量,将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源和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作者稿源纳入本刊“专家视点”,以进一步提高刊物影响力。如韩俊、张晓山、英、马晓河、张红宇、温思美等一批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均对本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纷纷赐稿。三是主动办刊、性办刊,充分发挥刊所合一的特殊优势,期刊责编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形成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编研能力,以促进期刊向着高质量水平发展。四是《农村经济》在办好刊物的基础上,十分注重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多年来,《农村经济》秉承“评析农村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求真务实的探讨农村实践的经验和方法,从全新和全面的角度展示后的崭新面貌”的办刊旨,致力于为经济理论工作者提供研究新动态,为各级提供发展新思,为广大农村经济工作者提供实践新方法。通过作者、读者和编者的共同耕耘,《农村经济》于1991年正式列入全国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曾被四川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优秀期刊称号。《农村经济》也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并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此外,《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8年版)对全国2164种正式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的文献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序、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各类计量指标排序和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被引频次及可被引文献量排序,《农村经济》均在“综合性经济科学/农业经济”类期刊中排名列全国第六、在同类地方性期刊中荣列第一。

  推背图全集

  回顾过去,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农村经济》在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已深受四川及全国农村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喜爱。展望未来,中国农村经济正在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三农”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面实施,《农村经济》仍将一如既往地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辱,再创辉煌。

  《农村经济》开设有“专家视点、热点透视、土地问题、产业结构研究、区域经济、农民收入与消费、财政与金融、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现代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经营管理、他山之石”等重点栏目,覆盖面宽,涉及范围广,集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等于一身,以期能充分满足各具需求的读者和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

  [摘要]作为现代农业产业组织再组织、再进化的重要表征形式,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成立契合了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和增加农民收入等多重政策目标,成为引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构的标杆。凭借“交易费用降低+资源配置优化”的纵向优化、“经营规模扩大+市场地位提升”的横向提升,组织创新实现了资源要素整合、交易费用节约和市场重塑等诸多绩效。然而,在组织创新的同时,组织发育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异化和主体行为扭曲,行为选择“俱乐部化”、家庭农场经营“去家庭化”、忽视联结小农户、合作关系不对等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使得组织进化不仅面临内部利益联结弱化、分化风险,也与支持其发展的政策目标相,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组织创新的前期绩效。组织发展进化的规制亟需强化。有为的政策设计应聚焦于避免“创租”、“主体寻租”、非排他性资源利用等农业公益性服务领域,探索和创新脱离“补贴激励”、“项目推动”的组织创设支持径。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供给侧结构性中农地流转的行为与政策优化研究”(编号:17BZZ026)的阶段性研究。叶云系本文通讯作者。

  [摘要]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第一要素,其地力状况直接决定着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和。近几年来,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以及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策略。然而,长期以来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的耕地利用模式,重利用、轻,直接导致耕地资源超负荷运转,从而使得土壤肥力下降、生态失调和污染等耕地地力透支现象凸显,耕地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当前我国耕地地力透支是由土地产权机制、市场价格机制和外部性机制叠加共同作用造成的。因此,需要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耕地地力补贴政策,实施配套政策等措施,着力解决耕地地力透支问题。

  [摘要]从实践和理论层面理解宅财产化的最新进展及深层逻辑,有助于准确客观评价宅制度试点,反思流行理论框架。实践中主要有五类宅财产化径,包括:宅有偿选位、宅内部流转、农房抵押贷款、闲置农房盘活、宅入市,不同径有不同运行机制,同时有严格约束条件,形成宅配置的“有限市场”特征。宅财产化的深层逻辑包括:宅制度的功能仍主要保障户有所居,宅制度要有利于农村土地管理,宅制度要和中国土地制度的整体秩序相协调。在深化土地制度背景下,评估宅制度试点需要多元标准体系,消除单一赋权标准造成的片面性问题。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基金资助项目“新时代中国渐进城镇化模式的社会学研究”(编号:413000026)的阶段性研究。

  [摘要]金融地域性会扩大收入水平的地理差异,而金融包容通过降低融资门槛、提升金融减贫效应、改善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和促进城乡经济包容性增长等径有利于弥合地域间收入分配不平衡。通过构建包含金融服务渗透性、可得性和使用性的度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发现:我国当前金融包容度整体偏低,东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部远低于东部。使用控制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包容度的提升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弥合作用;其作用大小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性,金融包容度更低的地区,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的边际效用更大,金融包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程度更大。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普惠金融、金融素养与边缘贫困户生计能力提升研究”(编号:19BGL156)和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的阶段性研究。

  [摘要]基于新疆1029户棉农的调研数据,探析农膜回收政策对棉农农膜回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棉农期望获得对于回收农膜的补标准为27—28元/亩。第二,农膜回收政策手段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排序分别是激励性政策、引导性政策、约束性政策。第三,有关农膜回收的示范程度、对农膜回收行为经济励的合理程度以及对农膜不合理处置行为处罚的合理程度等变量是政策影响棉农回收行为的关键因素。据此提出,完善农膜回收政策的激励制度、处罚制度;创新农膜回收政策的宣传方式,加大对旱作农业技术的示范或培训力度;规范专业合作组织,使用较高标准厚度的地膜,加快残膜回收机械的研发与推广,构建农膜污染综合防控体系。

  本文系国家科技重点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编号:CARS-15-06B)、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普惠金融服务脱贫攻坚的径与对策研究”(编号:16YBA211)、“绿色防控技术的生态效应及农户响应研究”(编号:15YBA197)、湖南省科技厅项目“农民生活垃圾治理参与意愿及利益补偿机制研究——以湖南省为例”(编号:16C0789)的阶段性。刘洋系本文通讯作者。本文如无特别说明,农膜、地膜、残膜皆指的是农用地膜。

  [摘要]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文章识别了家庭代际经济支持中的邻里效应,并对相关影响机制进行了检验。估计结果表明:在控制子女、父母等一系列特征变量后,社区邻里效应对家庭代际经济支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因家庭所在区域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社区邻里效应对农村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明显大于城镇家庭。此外,研究还发现:社区邻里效应对多子女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明显大于独生子女家庭,对男孩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的作用显著大于女孩家庭和既有男孩又有女孩的家庭。最后,机制检验表明:在社区内部,子女追求社会地位,希望赢得他人尊重是社区邻里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文章从社区内部不同家庭互动角度解释家庭代际支持行为,为理解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加的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